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成人教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定 价:¥21.80

作 者: 唐晓勇 主编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386561 出版时间: 2010-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字数:  

内容简介

  根据网络教育特点,为了使网络教育学生方便、有效的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我们组织了四川部分高校哲学专业教师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全书共分为八章,每一章包括“学习目的和要求”、“正文”、“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推荐阅读书目”等内容,教材另附三套“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本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唐晓勇教授担任主编,由四川师范大学谭贵全副教授、四川大学薛立波副教授担任副主编。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导论
1.1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1.1 什么是哲学
1.1.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1.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1.4 哲学的基本问题
1.1.5 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
1.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1.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1.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4.1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4.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1.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1.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1.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2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2.2.1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2.2 实践的结构和功能
2.2.3 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2.4 人把握物质世界的主要实践环节
2.2.5 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
2.2.6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2.3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3.1 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2.3.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3.3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3.1 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3.1.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1.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3.2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3.2.1 对立统一规律
3.2.2 质量互变规律
3.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3.3.1 现象与本质
3.3.2 内容和形式
3.3.3 原因和结果
3.3.4 必然性和偶然性
3.3.5 可能性和现实性
4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4.1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4.1.1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1.2 实践与认识的发生
4.1.3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4.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4.2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
4.2.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2.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4.2.3 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
4.3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4.3.1 真理及其基本属性
4.3.2 真理的发展途径
4.3.3 真理的检验标准
4.4 真、善、美及其统
4.4.1 价值与价值评价
4.4.2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历史统
4.4.3 真、善、美的统
5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5.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5.1.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5.1.2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
5.1.3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5.1.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个统一整体
5.2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
5.2.1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5.2.2 劳动是连接社会和自然界的纽带
5.2.3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5.3 社会的物质基础
5.3.1 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3.2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3.3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5.4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5.4.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4.2 社会历史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6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6.1 社会的经济结构
6.1.1 生产力结构
6.1.2 生产关系结构
6.1.3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6.2 社会的政治结构
6.2.1 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6.2.2 国家的实质、职能和类型
6.3 社会的意识结构
6.3.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6.3.2 意识形态结构及社会功能
6.3.3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6.4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
6.4.1 文明的含义及其构成
6.4.2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
7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7.1 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7.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7.1.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7.2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7.2.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2.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2.3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2.4 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7.3.1 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活动
7.3.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3.3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8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8.1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8.1.1 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8.1.2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8.2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8.2.1 人的本质
8.2.2 人的价值
8.2.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3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8.3.1 自由和必然
8.3.2 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8.3.3 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
附: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