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理论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

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

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

定 价:¥20.00

作 者: 张鲲 编著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通论/工具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448014 出版时间: 2010-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26 字数:  

内容简介

  《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共分四篇,第一篇为概述,涉及全球气候环境分类;第二篇为与气候环境相关联的传统建筑;第三篇基于地方气候的传统建筑形式;第四篇基于生态气候学的当代建筑形式。《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可应用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用教材,也可供建筑专业人士工作参考。

作者简介

  张鲲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 1990年1月获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硕士;2000年9月—2001年9月,国家公派法国南特高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获得城市与建筑环境学硕士;2005年3月—2005年7月,再次前往法国南特高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方法学研究中心(CERMA UMR CNRS1563)研修。学科专业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着重依据生态气候学理论与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结合建筑文化与行为心理视野,从生态与节能角度探讨与研究21世纪城市与建筑空间形态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从超越对空间形态单纯视觉美学的角度,走向更科学与整体的城市与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以应对新世纪城市与建筑环境的生态与节能、健康与舒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对空间形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试图寻求建筑在经济、功能、形式、美学、地域文化与气候诸要素之间达到新的平衡。2002年5月,成都平原独立式小住宅的生态气候学设计方案获得首届中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9月,学校建筑设计的低能耗策略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威海人居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第一名;2007年8月,四川大学新校区建筑与环境学院教学楼获得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大赛一等奖。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1章 全球气候环境分类及特征
1.1 热带气候区
1.2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3 温带气候区
1.4 地中海式气候区
1.5 冷温带气候区
1.6 高山高地气候区
1.7 极地气候区
第2章 国内气候环境分区
2.1 温带季风气候
2.2 温带大陆性气候
2.3 亚热带季风气候
2.4 热带季风气候
2.5 高原山地气候
第二篇 与气候环境相关联的传统建筑
第1章 国外地区与气候相关联的传统建筑
1.1 热带气候区
1.1.1 热带雨林气候区
1.1.1.1 印尼南尼亚斯村落的“船”型住屋
1.1.1.2 马来屋
1.1.1.3 西萨摩亚的“伞”型草屋
1.1.1.4 斐济群岛的茅草民居
1.1.2 热带季风气候区
1.1.2.1 柬埔寨Kampong民居
1.1.2.2 泰式迈清民居
1.1.3 热带草原气候区
1.1.3.1 加纳草屋群
1.1.3.2 喀麦隆苇草民居
1.1.3.3 苏丹圆形茅屋
1.1.3.4 南非布须曼穹顶草屋
1.1.4 热带沙漠气候区
1.1.4.1 巴格达地区民居
1.1.4.2 突尼斯天井式地下住宅
1.2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2.1 日本兵库县龙野市武士住宅
1.2.2 日本白川乡和五笛山合掌式村落
1.2.3 澳大利亚东部兰永住宅
1.2.4 美国东部得克萨斯州传统集镇民居
1.2.5 美国奥格兰德河支流峡谷Taos印第安村落
1.2.6 巴西耶稣山脚的平民建筑
1.2.7 巴拉圭北部桑塔·克来西塔村的土砖房
1.3 温带气候区
1.3.1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3.1.1 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乡村农舍
1.3.1.2 爱尔兰石砌民居
1.3.2 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1.3.3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3.3.1 德国达姆斯塔的水车农舍
1.3.3.2 俄罗斯哈尔托夫圆木屋
1.3.3.3 俄罗斯安巴尔木板房(木刻楞)
1.4 地中海式气候区
1.4.1 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的石顶圆屋
1.4.2 希腊民居
1.4.3 西班牙阿里巴里群岛的米诺加民居
1.5 冷温带气候区
1.5.1 瑞典民居
1.5.2 芬兰木屋
1.6 极地气候区
1.6.1 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
1.6.2 西伯利亚原始木屋
1.6.3 北欧挪威民居
第2章 国内地区与气候相关联的传统建筑
2.1 热带季风气候区
2.2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2.1 江南民居
2.2.2 川渝民居
2.2.3 广州竹筒屋
2.2.4 云南“一颗印”
2.3 温带气候区
2.3.1 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2.3.1.1 北京四合院
2.3.1.2 山西襄汾民居
2.3.2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3.2.1 西北地区窑洞住宅
2.3.2.2 新疆阿以旺住宅
2.3.2.3 内蒙古圆顶帐包
2.3.2.4 陕西民居
2.4 高原山地气候区
第三篇 基于地方气候的传统建筑形式
第1章 传统建筑的启发
1.1 地方传统建筑
1.2 从传统到现代
1.3 建造结合气候
第2章 传统建筑建造结合气候的方式
2.1 湿热气候区
2.2 干热气候区
2.3 温和气候区
2.4 寒冷气候区
第四篇 基于生态气候学的当代建筑形式
第1章 当代建筑结合气候
1.1 能源危机
1.2 节能投入与经济性
1.3 热量平衡
第2章 适应气候的当代建筑形式策略
2.1 形体与热损耗(热传导)
2.1.1 四重地平线住宅
2.1.2 奥地利住屋
2.2 温度缓冲区
2.2.1 IBM广场
2.2.2 独立式小住宅
2.2.3 英国参议会大楼
2.2.4 集合住宅
2.2.5 德国马占的低能耗住宅
2.3 窗户与太阳能利用
2.3.1 从普通窗户到热传感窗户
2.3.2 雷根斯堡住宅(House Regensburg)
2.3.3 德国马占的低能耗住宅
2.4 遮阳
2.4.1 里昂建筑学院教学楼
2.4.2 独立式小住宅
2.4.3 波尔多航空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中心
2.4.4 地区图书馆
2.4.5 杜耶街的集合住宅
2.5 朝向与表面
2.5.1 朝向
2.5.2 表面
2.6 热量存贮
2.7 蓄热Trombe墙与“水墙”
2.8 日光房
2.9 被动式自然通风系统
2.9.1 风压通风
2.9.2 热压通风
2.9.3 捕风器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