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史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

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

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

定 价:¥42.00

作 者: 冯江 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地域建筑/民居建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2125920 出版时间: 2010-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字数:  

内容简介

  《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在地域建筑史学研究中引入了历史人类学方法,将对聚落和宗祠的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动态历史语境之中。《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梳理了广州府祠堂发展和演变的历程,阐释了地理环境、社会变迁、聚落格局与宗祠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献对宗祠及村落形态的影响。《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可供从事建筑史研究、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关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冯江,湖北枝江人,1972年生。1993年于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学习,师从吴庆洲教授,20lO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从事建筑史、建筑设计和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域建筑史、城市史、现当代建筑等,合著有《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合译有《城市设计的维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成员,《新建筑》、《中国建筑教育》、《南方建筑》特约编辑。

图书目录

总序 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范畴
一、地理范畴
二、时间范畴
三、对象范畴
四、词汇表
第二节 研究明清广州府宗族祠堂的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社会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对传统建筑史学方法的坚持
二、历史人类学方法的引入
三、研究工具
第二章 明清广州府乡土聚落与宗族祠堂衍变研究的学术基础
第一节 海内外关于华南宗族的研究
一、海外汉学对华南宗族与乡村社会的研究
二、国内对华南宗族的历史研究
三、国内外华南宗族研究对宗祠建筑研究的启发
第二节 岭南区域开发史研究概述
一、关于岭南区域开发进程的历史研究
二、区域开发史研究对建筑史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建筑史研究中关于岭南乡土聚落和宗祠建筑的探索
一、岭南乡土建筑研究回顾
二、关于宗祠建筑的历史研究
三、区域和聚落视野中的广州府宗族祠堂问题
第三章 广州府的开垦与聚族而居
第一节 河谷地带和民田区的耕耘与宗族的初兴
一、分水岭与西江、北江、东江河谷地带的早期开发
二、明初广州府民田区的耕耘
三、黄佐与《泰泉乡礼》:明初广州府乡间的教化与儒化
第二节 沙田拓殖与宗族的力量
一、明清广州府的沙田拓殖
二、沙田的垦殖、族田与造族运动
三、案例解析:碧江的聚族与造族
第三节 明代广州府籍士大夫对祠堂制度的影响
一、走上明朝历史舞台的广州府籍士大夫
二、打击淫祠与宗族建设
第四节 ,明清鼎革、迁界禁海与沿海乡村重建
一、明清鼎革与迁界禁海
二、复界之后的沿海土地开发与乡村重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府的聚族而居与村落格局的变迁
第一节 广州府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村落选址的影响-
一、从方志舆图看广州府的地理环境特点
二、广州府的地形与宗族村落选址
第二节 广州府村落的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一、广州府村落的基本范式
二、主导村落格局的自然因素:水、风与阳光
三、主导村落格局的社会因素:宗族
第三节 祠堂的庶民化与广州府村落梳式布局的逐步形成
一、“大礼议”、“推恩令”与广州府祠堂的勃兴
二、明代中叶祠堂的庶民化与村落梳式布局的形成
第四节 从《佛山脚创立新村小引》看梳式布局村落的营建过程
一、《佛山脚创立新村小引》
二、对《佛山脚创立新村小引》的解读
三、梳式布局村落的范例:三水大旗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府祠堂形制的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广州府宗族祠堂的基本形制
一、构成广州府祠堂形制的基本元素
二、广州府宗族祠堂总体形制的基本范型
三、广州府宗族祠堂中门、堂、寝的基本形制
第二节 广州府宗族祠堂的形制渊源
一、从先秦宗庙到庶民宗祠的礼仪制度
二、庶民宗祠形式制度的来源
三、门塾制度
第三节 广州府宗族祠堂的形制衍变
一、明代以前祠堂的兴衰
二、明代宗族祠堂的兴起与形制探索
三、广州府宗族祠堂的形制衍变过程
四、案例解析:留耕堂
五、清代广州府城市中合族祠的纷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府宗族祠堂纪念性的转移
第一节 广州府宗族祠堂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宗族祠堂的精神意义
二、广州府宗族祠堂的世俗功能
三、从配享标准看纪念性的指向
第二节 广府祠堂表达纪念性的方式
一、广州府祠堂建筑中表达纪念性的元素
二、广州府宗族祠堂中的仪式
三、祠堂的日常管理
第三节 广府祠堂纪念性的转移
一、广州府宗祠社会文化意义的嬗变
二、案例分析:塑头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图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