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梁启超手稿
02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二辑…
03切磋(甲辰集)
04庄子笺证
05帛书道德经甄辨(上)
06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
07唐代中土密宗高僧谱传
08孟子思想在东亚及东南亚的…
09经学研究(第六辑)
10中国传统知论的现代审视
王学典 著
《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黎澍及其探索的问题》是一部有关“八十年代”学术文…
可购
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
暂缺简介...
陈来 著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不求面面俱到,在结构上以“文化观”…
牟宗三 著
牟师宗三先生,自一九四九年夏秋之间渡海来台,次年起任教“台湾师范学院”(…
陈玄机 编著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百科之源”,是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
汪正楚 著
《揭示《论语》智慧的奥秘》根据鲁《论语》原文,在“为人之道”的主题下,按…
鄧国光 著
《圣王之道:先秦诸子的经世智慧》四章,论说“王道”、“理”、“圣王”舆《…
(清)孙诒让 著,许嘉璐 主编,雪克 辑点…
瑞安孙诒让先生(一八四八-九○八),字肿阵,号籀庼,与德清俞曲园樾、余杭…
(宋)蘇辙 著
本书是宋代大文豪苏辙所作老子注释。又名:《老子新解》、《道德经义》或《道…
(英)赫胥黎,(英)密尔 著,杨佩昌 整理…
《天演论》是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严复翻译…
曾仕强,刘君政 著
咸恒两卦之所以会被列为人道之首,必然有其意义与启示。《易经》的主张是“人…
(春秋)曾参 革和,东篱子 解译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
摩罗 著
第一次见到摩罗,我是有些惊异的:这样一个文静的书生,怎么竟然以“恶魔”自…
康有为 著,姜义华,张荣华 编校
系康有为主要著作之一,今据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整理,与1935年上海中…
苗雨 编著
《易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促进了儒家的形成与发展,因为《易经》的一部分就是…
杨汝清 著
本书是儒家典籍中最早以“经”命名的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孝…
麦小舟 编著
从政坛才子到文坛奇人,这是本书作者麦小舟的传奇人生。 1988年,国务院一位…
索达吉堪布 著
《弟子规》是儒教的一部启蒙论典.它根据孔夫子的教诲编写而成.主要讲述了古…
(战国)孟子,(战国)荀子 著,王胜强 整…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学习先秦儒家经典,编者精心选取了《孟子》、 《荀子》中的…
宋洪兵,孙家洲 编著
《韩非子解读》注重难点评析,注重文本内在逻辑的贯通与学术观点的融会;以一…
时显群 著
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杨会晏,关晓丽 著
本书的结构分为十章,第一章《易经》古典经济思想的起源,介绍《易经》产生的…
姜广辉 著
《经学今诠五编(中国哲学第26辑)》是“中国哲学”第26辑,主要对经济学作了…
康有为,杨佩昌 著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它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常提…
吴如松 著
谋略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与效果的高超艺术。谋略的本质…
宋多魁 著
《周易探源(增补版)》的初版为前六章,着重讨论阴阳学说,探讨并揭示阴阳爻…
Geling Shang 著
《庄子》introduces Zhuangzi with a new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a novel …
马宗霍 著
《论衡校读笺识》是马宗霍(一八九七—一九七六)先生一部未刊的遣稿。此书始…
张祥斌 主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开蒙教育的优良传统.以蒙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极…
程静宇 著
中和之道也即中庸之道,就是要用公平、公正、恰到好处的、合理的中道原则,来…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與研究中心 编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2辑)》结合笔者参与《儒藏》精华编经部易类编审工…
钟茂森 著
《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钟茂森教授讲述》是钟茂森教授道德学问、涵养功夫的…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
钱怡岳
《〈老子〉感悟》是从方法论层面切入的关于老子思想的解析。作者尝试引入现代…
翟江月今 译,翟江月,牟爱鹏英 译
《淮南子》原名《鸿烈》。《要略篇》中说:“此《鸿烈》之《泰族》也。”东汉…
刘克苏 著
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世上有儒商,那么以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宣朝庆 著
《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从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
董沛文 主编,曹玉清 著
中国易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展现北…
梁向明 著
本书首次对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王岱舆、马注、刘智的政…
罗少卿 编著
《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