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02虚无与自然:道家哲学的精…
03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
04中国传统家教家风的历史嬗…
05近思录(吕氏家塾读本) …
06诸子学刊(第二十九缉)
07老子直解
08古典心性的开显:现代新儒…
09孟子思想在东亚及东南亚的…
10东方哲学与文化 第十辑
(晋)傅玄 著,刘治立 校注
暂缺简介...
可购
崔正森 著
《敦煌石窟五台山图研究》语言流畅,深入浅出,论点突出,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王光松 著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儒家之所以不…
梁启超 著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学者。他关于儒学方面的著作很…
犀然 注解
《孟子》原书一共有七篇,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们这次精选了它们当中比较…
黄克剑 著
无论是惠施“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之类的怪异命题,还是公孙…
李煌明 著
研究任务由研究对象所决定。概括地说,《理学智慧与人生之乐:孔颜之乐论的历…
南怀瑾 讲述
《我说参同契(下册)》讲了《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
张双棣 著
《淮南子》一书系由汉初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人共同编着,淮…
(明)张世宝 原著,郑同 点校
夫易广矣,大矣,精焉。于物无所不包,于道无所不贯。先天后天,六虚循环而叵…
何嗣虎 著
“国学”——一个既响亮,又亲切;既让人感到无比骄傲,又让人感到万分玄奥的…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治清学史的代表著作。作者以时代为经,把有清一代学术思潮之…
吕不韦,王晓明 著
《吕氏春秋通诠(套装上下册)》的底本为陈奇猷先生所著《吕氏春秋校释》中的…
王丹一,李今山 著
2010年3月2日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艾思…
霍韬晦 著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见解,两千五百年来已成为中国人的必读书。本书作者力…
钱逊 著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
(汉)京房,(五代)麻衣道人,(明)刘基…
《京氏易传》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京房撰,吴陆绩注。房本姓李,吹律自定…
周建超 著
《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宏观史…
吴海兰 著
《黄宗羲的经学与史学》选取黄宗羲的经学与史学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是考察中国…
陈鼓应 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一直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易传思想的学派归属,一个是道…
(清)野鹤老人 原著,郑同 点校
《易》书以揲蓍求卦之法,示人趋吉避凶之机。诸先贤在说阐明,各精其义,莫不…
(清)曹九锡,(清)程良玉 原著,郑同 点…
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
易书以揲蓍求卦之法,示人趋吉避凶之机,诸先贤;阐明精义,莫不谓详且尽矣。…
马秋丽,张德芬 著
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其熟悉,在于儒家早…
李居明 著
易经迷中求之若渴之书,易学领域异常精彩之作。李居明先生以深入浅出的表现手…
孟陶宁 主编
本书阑释了儒家兵家的智慧,深入浅园地讲解了儒家的中庸、仁义之道与兵家的战…
杜觉民 著
逸品意识以冷静恬淡的心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在主观消失在天人合一的…
周春才 著,(英)怀特 译
This book has three section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Backgrounds of …
袁益娟 著
这是一部对“生生神学”进行系统研究而且非常有特色的著作。《生生神学:汪维…
孔德立 著
第一章论述早期儒家人道思想的源头。以殷商之际的宗教信仰为起点,论述周代思…
张玉峰 著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四柱基础理论”,是对四柱学理论的介绍,涵盖了四…
郭彧 译注
《周易》向来被称作“六经之首”。今见通行本《周易》有《易经》与《易传》两…
(美)李耕 著
删,是精简瘦身,是去芜存菁。“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论语》则…
邵卫华 著
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雏形——面相。古人深谙相面之道…
可读可购
张舜幑,周国林 著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学术界,特别是干嘉学者,都围绕着“许郑之学”努力用功。…
王学典 著
《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黎澍及其探索的问题》是一部有关“八十年代”学术文…
刘师培,黄锦君 著
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孕育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也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整个…
谭汉生 著
《儒家雅品》精选四部儒家诸子原著——《论语》、《孟子》、《荀子》、《礼记…
陆士谔,梁启超,蔡元培 著
是陆士谔、梁启超、蔡元培三位先辈对中华盛世的大胆预言,有如一幅中华文明伟…
林文崇 编
《易经》为中国文化中群经之首,影响深远且应用广泛。千百年来,中外皆有穷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