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读史观天下:三国志解读

读史观天下:三国志解读

读史观天下:三国志解读

定 价:¥35.00

作 者: 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 主编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读史观天下
标 签: 秦汉魏六国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1550720 出版时间: 2011-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西晋初年陈寿编撰的《三国志》为主要参考文献写成的。 陈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人,生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他曾经在蜀汉做过官,后来蜀汉政权灭亡,陈寿便来到司马氏建立的晋,先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等官。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六十余年的历史。书中对曹魏和孙吴的历史叙述较为详细,而对蜀汉的历史叙述则较为简略(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 《三国志》的体例非常特殊。在“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中,它的成书年代在《史记》和《汉书》之后,但远在《后汉书》之前。但是《三国志》并没有照搬《史记》和《汉书》的体例,而是把《三国志》分为《魏书》、《吴书》、《蜀书》,早期这三部书是单独流传的,因此在断代史申别具一格。 陈寿是私人著述,在创作《三国志》的时候可供参考的资源不多,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所以造成《三国志》史料不足,内容不够充实。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解,其字数超过原书数倍,便主要是为《三国志》补充材料的。现在要想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就只好借助于《晋书》。 《三国志》虽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但并不是客观地叙述历史事件和展现历史人物,而是以曹魏为正统,因此书中对于吴、蜀两国的叙述有些主观的倾向。 由于陈寿具有出色的史家之才和突出的文笔,使《三国志》整体上叙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在当时就受到赞誉。后人对于陈寿的《三国志》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只有《三国志》才可以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将它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四史”。后来的“四大名著”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三国志》写成的。

作者简介

暂缺《读史观天下:三国志解读》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是怎样的? 
 2.王芬谋废立是怎么回事? 
 3.董卓何以被拜将封侯? 
 4.迎帝北芒是怎么回事? 
 5.恃强废立是怎么回事? 
 6.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 
 7.尚父专权是怎么回事? 
 8.董卓是怎样被杀的? 
 9.因财丧命说的是什么事? 
 10.长安沦陷是怎么回事?
 11.李催、郭汜之乱是怎么回事?
 12.乱世之奸雄说的是谁?
 13.曹操为什么要称疾归乡里? 
 14.陈留起兵说的是什么事? 
 15.群雄伐卓是怎么回事? 
 16.何谓“青州兵”? 
 17.曹操为什么要东征陶谦? 
 18.濮阳之险是怎么回事? 
 19.兴屯田是怎么回事? 
 20.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21.宛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22.曹操为什么能“安众破绣”? 
 23.孝亲忠君是怎么回事? 
 24.惜才免罪说的是什么事? 
 25.曹操为什么要东击刘备? 
 ……


附录一 三国帝系表
附录二 三国大事年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