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群星荟萃一个时代的辛酸史:查理·卓别林

一个时代的辛酸史:查理·卓别林

一个时代的辛酸史:查理·卓别林

定 价:¥35.00

作 者: 盛文林 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影视明星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0610019 出版时间: 2012-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字数:  

内容简介

  查理·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他是西方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喜剧教主周星驰称他“无可替代”,影帝马龙?白兰度称他是“我遇见过的最大号虐待狂”,“米老鼠之父”迪士尼用他的笑容创造了米老鼠......在他的电影首映场上,爱因斯坦在影片将近尾声时擦起了眼泪,并从此认定,卓别林“会是个伟人”;中国总理周恩来特意请他吃烤鸭喝茅台酒;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加封他为爵士;而为了看到他的《大独裁者》,纳粹特务专门从葡萄牙买了整部胶片运进德国,特供希特勒一人观看……而他也从未否认,自己是“犹太天才”。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卓别林的电影被美国禁演。因为他在电影中大声疾呼:“贪欲腐蚀了人类的灵魂,它使全世界充满了仇恨,它带来了战争,使我们陷入苦难和杀戮……能带来繁荣的机器生产反而使我们陷入了贫困……我们的科学使我们变得不顾廉耻……我们的智力使我们变得无情和野蛮……现在,我在向世界上的千百万人说话……那些害怕人类进步的人疯狂地渴求灾难,我们所遭遇到的不幸,就是这些人的邪念造成的后果……当人间的仇恨消逝时,独裁者也将被消灭……被独裁者们篡夺去的权力,终将回到人民的手里。”1952年,卓别林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20年后,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作者简介

  盛文林,自由撰稿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英国——美国,阵雨之间  
  凯恩罗那号不但载着猪和驴,也载着移民们。卡尔诺剧团的14个演员住在底舱,同在一起的还有一群从沙皇俄国的贫民区、中欧的犹太区、意大利南部荒郊农村、受饥饿袭击的爱尔兰等地方来的,不再打算回去的逃难穷人们。
    
第二章    “启斯东喜剧”  
  在卓别林塑造的新形象中,他又懒、又奢侈、又贪吃、又妒嫉、又骄傲、又吝啬、又无能,所以很爱发脾气。由于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好处,他还有第八个缺点:懦弱得不堪一击。
    
第三章   有深度才有盛况  
  到1914年底,卓别林才从充满了滑稽小丑、追捕、用棍子揍人等等的那个闹剧世界里解脱出来;小丑查斯才真正上升为具有人格的夏尔洛。
    
第四章    从初恋到《哗!哗!》  
  卓别林没有被特罗卡地洛的富丽堂皇唬得手忙脚乱。当她客客气气地拿起三文治一小口一小口吃的时候,卓别林则给自己要了一份很贵的菜,他想借此引起美人的注意。
    
第五章    独特亮相背后的灵感    
  制片厂的人跑来悄悄地问我,“喂,你认为他很能逗乐吗?照我看来,他比福特?斯特林差得远了。”他们那时只习惯于粗鲁的滑稽动作,富有想象力的喜剧还看不进去。  
  
第六章   “踢屁股”的伟大之处  
  
  在1914年以及以后的年代里,成百万的人喜爱卓别林的影片,他们并不一定是喜欢欣赏残酷,但他们的确是在看一部卡通片:影片的内容不是真实的,但它却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的艰苦与人性的阴暗和贪婪。坐着电影院的沙发上,人们看到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讽刺漫画。人们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将剧中人物的遭遇和狂躁当作了自己的切肤之痛,那是因为,影片激起了大家对自己生存状态的焦虑和反思。  
  
第七章   做了自己的主  
  和特莱斯勒小姐签订的是周薪2500元的合同,这比和她合作的首席演员每周多得2300美元。但是卓别林并不反对。他意识到,如果这部影片能制作精良,那么,对他只有好处。
  
第八章    天才的使命  
  在巴黎,毕加索、阿波里拿、麦克斯?杰可伯、费尔南?莱谢尔、爱里?富尔、年轻的路易?阿拉贡也不错过欣赏每一部“夏尔洛”影片的机会。他们把他们的发现告诉朋友们,把夏尔洛这个人物作为他们的画、诗和文章的题材。这位新生的天才沟通了“群众”和“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那个流浪汉是谁 
  “一个可以在一弹指一霎那之间就把自己变成任何人的演员,他心里一定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他可以扮演任何人,他心中必须没有任何既定形象,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不断挑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无限感知,又永葆初心。”
    
第十章  寂寞在灯火繁华处  
  剧情很可能是,查理钻进了那辆高级轿车,但比之他在尘土满地的街上行走,要更加令他伤心。走进艾迪娜的世界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危险——因为,在那个社会里,一个被遗弃的人想要挤进社会上层,是永远也不会被容纳的。
    
第十一章   灵魂深处的战栗  
  卓别林曾在一处自述中坦言,其实他是爱孩子们的,但他感到自己比他们要低一等。
  “孩子大多数都自信,还没有过害羞的经验。一个人和孩子们相处要十分规规矩矩,因为他们能够察觉,我们是不是对他们真诚相待。”    
第十二章  在雨中陷入爱河  
  在《移民》一片中,卓别林用了“葛朗台夫人”这个古老的曲调。他认为这曲调有柔和而沉郁的渴望情绪,恰巧勾勒出了在雨里结婚的那两个寂寞灵魂。
    
第十三章  一只狗的生活  
  军队又有了一项新任务,需要一个勇敢的英雄志愿去完成,查理兴奋地跨前一步出列。但当军官警告说这任务危险重重时,查理又赶紧后退一步入列。
    
第十四章  虐待与逃兵役  
  “三等舱的乘客被当作牲畜一样,还挂上了标签;我们将永远记得统治当局代表人物的粗暴、对移民们吹毛求疵的检查;永远记得那些肮脏的手,他们竟然在光芒普照世界的自由女神的严正目光下公然戏弄妇女。在夏尔洛的所有影片里,那位自由神的火炬所照出的,是迫害穷人的警官的恐怖魔影……”
    
第十五章   从货舱底到万人瞩目  
  “错不了,就是他。还是那个侧影,那个我在5岁时就认识的瞎眼的老人。他还是站在那儿,把背靠着湿漉漉的墙,穿着发绿的破布衣服,留着八字胡子。他的眼睛还是射出我小时候最害怕的空虚的眼光。一切都完全跟从前一样。只是那一小块地毯不在了。那条老坐在门口的、瘦弱的、眼睛常含着泪水的小狗也不在了。对我来说,这个景象是恐怖的。因为这个瞎子就是痛苦的化身,是生活中所有希望一一幻灭,才使这个瞎子变成了现在的麻木不仁。”
    
第十六章   去巴黎,还是去俄国?  
  “我忽然体会到,巴黎的神经已经紧张得近乎崩裂。巴黎还没有摆脱战争带来的沾满血污的昏迷状态。怎样才能复元呢?易如反掌呢,还是需要经过一番动乱?”
    
第十七章  禁演与轰动  
  卓别林后来这样描写新新监狱:“建筑这座监狱的,不是妖魔就是鬼怪。仇恨、愚昧和无知,替这些可怕的牢房筑起了高墙,我在里面也会发疯的……”
    
第十八章  第二次围剿  
  一到夜晚,穿着白色蒙面衣的三K党法西斯分子就去抓捕黑人或者工会会员。他们鞭挞他们,把他们身上涂上柏油,粘上羽毛,然后吊起来活活烧死。那些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也向好莱坞发泄他们的怨恨,因为在美国,好莱坞是新富翁、新移民和外国人的创造物。
  
第十九章  《公共舆论》的玄机 
  “人类不是按照英雄和叛徒分类的,只是被分成了男人和女人。他们的热情,不管是好的或坏的,都是自然给予的。”
    
第二十章  残酷的马戏团  
  突然,机器的旋转速度失去了常规。老玉米猛击着夏尔洛的鼻子,匙子把滚热的汤浇了他一身。本来是用来擦嘴的软软的毛巾,变成一块捆他、捶他和打他的东西。吃饭机的零件无情地攻击了他。这个被紧缚在椅子上的不幸工人一时间变得恐惧不堪。这架“吃饭机”终于变成了一架使他挨饿、折辱他和杀害他的机器……
   
第二十一章  在《城市之光》中险些被绞杀  
  卓别林在纽约做了一件尤其使资本家们感到不愉快的事情:这个顽固的“无政府主义者”,没有邀请纽约社交界的名流来参加影片的首映典礼,却以新新监狱的囚徒们作为他的贵宾。  
  
第二十二章  在《摩登时代》失业  
  传送带的加速和工作的单调使夏尔洛丧失了理智。他就像白痴一般把所有人的衣钮都当作了螺丝钉,他把机油倒在工长、警官和护士的身上。于是,他们把他关进了疯人院……等到他病愈出院,却永远地失业了。
    
第二十三章  让《大独裁者》向人类呼吁  
  “书上写着:‘神的宫殿就在人们的心里’(路加福音第十七章)。它不是在一个人的心里,也不是在一群人的心里,而是在所有的人心里。而你们,公民们,你们是有力量的。你们有创造机器的力量。也有创造幸福的力量。”
    
第二十四章   穿越大独裁者的舞台  
  在《大独裁者》广告中,卓别林向观众套用了一个好莱坞的著名公式:“犹太理发匠和独裁者兴格尔的完全相像,纯粹是出于一种巧合。”
  
第二十五章    禁演,因为替“不道德”者辩护  
  “在《凡尔杜先生》一片中,凡尔杜先生干下了一系列未受惩罚的杀人罪行后,终于被逮捕了,并且被判了罪。当检察官把凡尔杜先生当作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来审判的时候,凡尔杜先生很有礼貌地回答说:‘法官大人,这个世界就是被罪大恶极的思想喂养大的,我杀人,那只是生存的必需啊……相对于我们受到的教育而言,我所干的这些小事还值得一提吗?!”
  
第二十六章   警惕纳粹,永不休战  
  “我们必须……首先……开辟第二战场……取得及时的胜利……我们是在企图实现不可能的事吗?不!千万不要忘记,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被称为“伟大”的事件,都是那些曾经被看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十七章   杀人狂的合理性  
  “对德国将军冯?克劳塞维茨说来,战争是外交活动的另一种方式;而对凡尔杜说来,犯罪就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商业活动。”
  
第二十八章    决战好莱坞,毕加索出手相助  
  “人们应该把好莱坞的全部共产党员都流放到得克萨斯的沙漠中去,或者就地枪决掉。就我个人来讲,假如保卫祖国需要有人游渡密西西比河的话,我就立刻跳进水里去。美国应该武装到牙齿……”
  
第二十九章   被驱逐,或者被隔离  
  “在那里,这个小政客暴露了最有势力的巨头们的意图。这些巨头们企图在美国建立起一个法西斯的统治。他们想压制的,不是我的,而是人民的言论。他们想扼杀民主的力量,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剥夺工人的权利,迫害黑人、犹太人、其他少数民族,并且想把我们拉进一次新的战争。”
  
第三十章   白发后亡命天涯  
  当卡弗洛在肉体上、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忍受着极端的痛苦时,他对梯丽是这样说的:“没有一样东西会消灭,一切都只是变个形态而已。”
    
第三十一章  一个国王在纽约  
  在强光灯背后暗影幢幢的广场上,一尊莎士比亚石像用手指着一卷书,上面写着:“这里没有黑暗,只有愚昧”。
   
第三十二章   在隐居时写自传  
  他之所以能买下《马戏团》,拍摄并发行《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和《一个国王在纽约》,就是因为他掌握着财政手段,否则他将步格里菲斯、斯特劳亨、麦克?塞纳特、勃斯特?基顿及其他许多人的后尘——由于失去了自行摄制影片的能力,而被迫销声匿迹或者受人驱使。
  
第三十三章  在圣诞夜离开  
  “《香港女伯爵》的故事是我1931年到上海去旅行时受到的启示。在这次旅行当中,我有机会与相当多的俄国移民发生联系。这全是些真正的贵族。这些连祖国在内一切都失去了的人,过着最悲惨的生活:男人当人力车夫,女人在不像样的舞厅里当舞女谋生。”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