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故事新闻:张林岚九十年回忆录

故事新闻:张林岚九十年回忆录

故事新闻:张林岚九十年回忆录

定 价:¥32.00

作 者: 张林岚 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文/社会学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304730 出版时间: 2012-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字数:  

内容简介

  《故事新闻:张林岚九十年回忆录》作者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著名老报人;曾长期用“一张”笔名撰写贴近时事、思想深刻、文字隽永的短评,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美名。《故事新闻:张林岚九十年回忆录》乃其九十年生涯的回忆录。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将他个人的经历与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这个大背景融为一体,以见证人的身份、参与者的心路历程,叙述了大量亲历的细节,将当时自己的思想、感受给人以亲临历史场景的感觉,给人近乎触摸的真实,能引起广大读者很大的思想共鸣。作者在貌似平静的记录文字下面,埋藏着对社会深深的忧患和对正义的热切呼唤,这一切都是这部回忆录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回忆录的最可贵、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作者在不同时期与众多文化名人(如陈铭德、张恨水、赵超构、张友鸾、郑拾风、石西民、叶以群、罗隆基、浦熙修、彭子冈等)的交往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作者的文字极佳,老辣而传神,处处留露出特有的文人气息。这不是一个人的历史,也不仅是报史,完全可视为中国现当代史的一个侧影。

作者简介

  张林岚,浙江省浦江县人。1922年生。1937年抗战开始时参加救亡运动,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县宣传部长,主编队刊《吼声》杂志。1941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西安《青年日报》、《华北新闻》(山东济南内迁日报)、自贡《新运日报》,及重庆、上海《新民报》(曰、晚报)记者、编辑、主笔、正副总编辑半个多世纪。1985:1996年,与老漫画家张乐平、华君武、丁聪、特伟共同创办《漫画世界》画刊,为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编。业余文学写作,已出版单行本的杂文、随笔集有《月下小品》、《月下小品及其它》、《月下三叹》、《月下霜天》等;传记文学有《腊后春前》、《赵超构传》;小说、散文《梦里的童年》、《怀梦草》、《红毹道故》、《笑谈录》、《国家机密》;其余散见各报刊的部分文字收入个人文集《一张文集》(六卷本)。此外,作者还创作了长诗《灰色马》、《积雪的山林》、《草原情歌》等。由于在新闻工作的贡献,作者曾获全国新闻工作协会新闻工作五十年荣誉奖状、奖杯。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外,曾任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作者曾用笔名林岚、一张、马蓝、东阳马生、墨雨、卜点、芳洲、叶如华、鸟巢、大旗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背景:山水画屏似的一个自然环境
一百多年中我们家族出了二十五六个秀才,都是只读书,不做官,远离政治。

第二章 湖山如梦少年游
白马湖——西湖——碧湖,从小喝饱了三个湖的水,然后流浪四方。

第三章 向太阳,向自由
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把我卷进了一个大时代;这是我上的第一堂党课,而且学了就用。

第四章 端阳惊变:发生在节日的非常事件
居民家家门插蒲剑香艾,县长夤夜荷枪实弹包围黄宅民先大队部。

第五章 从东南走到西北
四个月跋涉一万四千里奔向延安,迎面碰上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六章 唐诗里的都城南庄变成黑狱——西安的四川义园
在刑讯室审判员刚刚要动刑的一刹那,我看出了他的弱点,躲过了杀威棒。

第七章 在似明似暗的迷惘里
西安错综复杂的政治网络中,各方面的力量犬牙交错,许多角色虚虚实实,神秘诡谲,深不可测。

第八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第四次过秦岭
在自流井“盐居”一年后又匆匆逃离,与一位可尊敬的伟人同时来到重庆。

第九章 雾都重庆的能见度
在《新民报》的最初岁月,竭力站好地步,正确处理好报社内外的左、中、右各方关系,才能端住饭碗。

第十章 风雨如晦的革命胜利前夜
上海《新民报》人才济济,版面上也好看,但卖不出去,老板要停刊,赵超构和我们职工都说:“不拿工钱也要出报!”

第十一章 硝烟未散的新天地
一方面是欢呼“解放”,一方面是一个个的政治运动陆续展开,没完没了。

第十二章 这个渡口风高浪大
人要洗脑,报纸要整顿,大家都要脱胎换骨、自我否定,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三章 夏日降霜:桎梏巢由迷眼尘
春风得意楼吃茶,老城隍庙求签,突然暴风雨临头。

第十四章 极“左”倾向时代的历史叫《左传》
多次下放锻炼,老是改造无效,最后只得避难到了远离斗争的天山南北,直到西北边陲。

第十五章 十年浩劫中欲哭无泪的一些细节
谁是制造十年浩劫的罪魁祸首?——有客观需要,也有社会基础。不止是林彪,不止“四人帮”,不止是某一个人,应该看到更深层的原因。

第十六章 碧云天,黄叶地
这是“文革”十年的余波,也是新时期的开始,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鸿蒙初开,走出混沌的第一步。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