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定 价:¥30.00

作 者: 刘健智 著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教师用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4800413 出版时间: 2009-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字数:  

内容简介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将从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结果即教学效果两大层面对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思路有二:第一步,先比较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再比较两类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步,就课程标准的比较结论与教学效果的比较结论进行再比较,看课程标准预期的结果与课程实施后的实际结果是否一致。通过第二步的比较,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哪些预期目标得到了实现,哪些预期目标没有得到实现,并进一步探讨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得出的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实施建议。

作者简介

  刘健智,1965年生,湖南邵阳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学物理》副主编,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参编)高中物理实验教材、教师培训用书等14册,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趋势:从分科科学课程到综合科学课程
1.1.2 现状: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并存与争论
1.1.3 问题:科学课程应该综合还是分科
1.1.4 相关研究状况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综合
2.1.2 科学综合
2.1.3 分科科学课程
2.1.4 综合科学课程
2.1.5 课程综合化
2.1.6 课程实施
2.2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2.2.1 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基础
2.2.2 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学基础
2.2.3 综合科学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2.2.4 小结:科学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
2.3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价值分析
2.3.1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2.3.2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价值差异性
2.3.3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价值的实证性比较
2.3.4 小结: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价值互补
2.4 科学本质教育:科学课程的共识
2.4.1 科学本质教育的提出
2.4.2 科学本质的界定的基本共识
2.4.3 科学本质教育的可能性
2.4.4 科学的本质特征的两面性
2.4.5 学生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年龄阶段性
2.4.6 科学本质教育的年龄阶段性
2.4.7 科学的本质的维度
2.4.8 科学的本质的构成因素
3 科学和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之文本比较
3.1 总体结构的比较
3.2 科学探究的比较
3.2.1 科学探究总体陈述的比较
3.2.2 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素的比较
3.2.3 科学探究过程达成目标的比较
3.2.4 关于科学探究的建议
3.3 物理知识与技能之比较
3.3.1 物理知识与技能的知识点统计
3.3.2 标准明确要求的物理知识点的数量
3.3.3 标准明确要求的物理知识点的难度
3.3.4 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性
3.3.5 结论
4 物理学科内容掌握情况的实证研究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材料
4.2.2 被试
4.2.3 程序
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
4.3.2 物理实验与探究掌握程度的差异
4.4 结论及其验证与讨论
4.4.1 综合实验区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其显著地低于分科试验区
4.4.2 综合与分科实验区学生的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都较低
4.4.3如果排除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的影响,综合与分科实验区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
4.5 研究的启示
5 综合科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实证研究
5.1 目的
5.2 方法
5.2.1 材料
5.2.2 被试
5.2.3 程序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综合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5.3.2 分科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5.3.3 科学探究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5.4 研究结论及其证实
5.5 研究的启示或建议
6 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之调查研究
6.1 引言
6.2 目的
6.3 方法
6.3.1 被试
6.3.2 材料
6.3.3 程序
6.4 科学知识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
6.5 科学探索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
6.6 科学事业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
6.7 进一步讨论及结论
6.8 启示与建议
7 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7.1 引言
7.2 目的
7.3 方法
7.3.1 被试
7.3.2 材料
7.3.3 程序
7.4 基本科学知识水平的差异
7.4.1 基本科学术语了解程度的差异
7.4.2 基本科学观点了解程度的差异
7.4.3 小结
7.5 基本科学方法了解程度的差异
7.6 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的差异
7.7 比较结论
8 总的分析、结论和建议
8.1 总的结论
8.1.1 关于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
8.1.2 关于综合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
8.1.3 关于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的差异
8.1.4 关于科学的本质的理解程度之差异
8.1.5 关于科学素养的程度的差异
8.2 总结论的讨论:原因探析
8.3 课程实施的分析与建议
8.3.1 提升在职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
8.3.2 多管齐下提高科学课教学效果
8.3.3 高师院校有必要培养科学教师
8.3.4 重视并加强科学探究教学
8.3.5 科学史教学和STS教育:教材修改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