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财经人物孤舟独树:民国金融家康心如之子康国雄自述

孤舟独树:民国金融家康心如之子康国雄自述

孤舟独树:民国金融家康心如之子康国雄自述

定 价:¥38.00

作 者: 康国雄 口述,何蜀 整理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财经人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24101676 出版时间: 201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八旬老人康国雄先生的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传主及其父辈两代人坎坷而传奇的经历。康心如,祖籍陕西城固,民国著名金融家、四川美丰银行总经理、陪都参议会议长。康国雄,是康心如最小的儿子。1941年,在陪都重庆的汪山,12岁的康国雄,因举止大方、对答得体而获得偶遇的蒋介石夫妇的喜爱。然而这段偶然而短暂的交往,却在日后数十年中,以“蒋介石的干儿子”的罪名,紧紧束缚着这位“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直到花甲之年,几乎全部精力都用于帮家人“活下去”……这段人生,虽被裹挟、被荒废,却也积极奋斗,令人惊叹于个体生命的坚韧;这段历史,是个人史、家族史,但可见微知著,从中窥见整个大时代的变迁。

作者简介

  康国雄,男,1929年9月生,民国著名民族企业家、金融家康心如之子。1951年从重庆巴蜀中学毕业,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机械学院任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因所谓“蒋介石的干儿子”罪名遭受审查和打击。改革开放后,参与创办北京朝阳区职工大学,任系主任、副教授。后兼北京黄埔大学副校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康国雄只身闯香港,打拼一片新天地。1987年赴香港定居。1991年因病返回北京治疗。何蜀,1948年6月生于重庆,祖籍河南。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红岩春秋》杂志社任副主编,职称编审。已出版作品有:《雾城血》(重庆出版社)、《雾都明灯》(中央文献出版社)、《从中共高干到国军将领:文强传》(广东人民出版社)、《为毛主席而战——文革重庆大武斗实录》(香港三联书店)等。撰写并发表了若干文革历史研究文章。退休后致力于文革历史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干儿子”罪名的由来
 与蒋介石初次见面
 同宪兵赌气,蒋介石以为我病了
 “哦,你是康心如的儿子!”
 到黄山官邸做客
 我成了“汪山要人”
 与蒋介石的最后一次交往
 蒋介石最后一次问起我
第二章 父亲被指定为陪都参议长
 从反清革命到实业救国
 重庆城里康公馆
 不愿从政的陪都参议长
 康家哪个最大
 关于父亲的“豪赌”
 刘航琛想收我做干儿子
 捐助教育二三事
第三章 少年也识愁滋味
 我有一个“妈”一个“娘”
 战争环境使“小先生”厌学
 父亲对我教育的唯一失误
 恨铁不成钢
第四章 我成了反蒋急先锋
 活跃在校园演艺圈
 自由结社埋下祸根
 罢考英语风波
 我的同学王泽远
 炮轰“漆家班”
 想要组织“第三党”
 在军警包围中组织营火晚会
第五章 满怀希望迎接新生活
 杨森的部下亮出手枪
 意外遭到政治打击
 我怎么会成了“特嫌”
 到北京考大学
 我差点进了电影学校
 时代风浪中的家庭变故
第六章 困惑的大学生
 被迫改学政治经济学
 我扮演美国资本家
 我成了专案调查对象
 “马列主义”专门人才
 “肃反”中我被隔离审查 
第七章 坎坷岁月
 初上讲台
 我们学校的几位“右派”教师
 我侥幸过关,父亲中“阳谋”
 “革命虫”与“大粪香”
 不让我再上讲台
 搞“理论研究”也行不通
 把父母接到北京
 周恩来关照我父亲
 刘文辉为我给吴晗写信
第八章 恐怖的日子
 风暴来了还在想调动工作
 揪出了“蒋介石的干儿子”
 劳改队里“牛兄牛弟”
 半夜转移财产遇险
 父亲遭到三次抄家
 父母失去了自己的房子
 “主任大人”发威风
 几十个人没有抄出我的秘密
 父亲的遗嘱吓我一跳
 我想出对付灾祸的计划
第九章 罪名的来历原来如此
 章士钊、邵力子、沈醉为我写历史证明
 群众组织给我“平反”
 为造反派跑“动态”材料
 派性斗争结下不解之仇
 我偷看了查档案的记录本
 来自亲属的诬陷
 父亲愤然立下“断绝关系”遗嘱
 造反派组织跟我“划清界限”
第十章 乱世苟活也很难
 提心吊胆兑换公债券
 我发起的居民自保救了我自己
 “清理阶级队伍”开始了
 我又成为“专案审查”对象
 挖“活思想”
 父亲拒不诬陷邓小平
 父亲含冤病逝
第十一章 周恩来保护我的三次指示
 周恩来第一次指示
 “准备打仗”大搬迁
 我被宣布有“严重三反罪行”
 农民帮我偷寄家信
 与“专案组”较量
 周恩来第二次指示之后
 我又成了“五一六”
 “帮促会”闹剧
 “五一六分子”的命运突变
 周恩来的第三次指示
第十二章 章士钊恩重如山
 特殊身份的章士钊
 “刘少奇的贡献更大”
 致信周恩来“为友呼吁”
 “生死攸关之急迫重案”
 章老的遗憾
第十三章 重新创业
 为何北衡之死大哭一场
 向邓颖超求助
 工宣队帮助我调回北京
 第一次给共产党员上政治课
 从无到有办“职大”
 得到社会最好的肯定
 书记让我提工资
第十四章 父亲平反一波三折
 屈武支持我为父亲申诉
 重庆通知“不予改正”
 屈武在中央统战部慷慨陈词
 承认“改正”又留尾巴
 原来他们本不想“改正”
 中央同意召开康心如追悼会
 感慨万千回重庆
 戚继光的传家宝哪里去了
 令人困惑的“发还抄家物资”
 居然说我想“捞一把”
第十五章 总是不安分
 想当“诤友”
 初次“下海”不成功
 动起了出国念头
 给胡耀邦的信批下来了
 好事多磨
 再找中央统战部
第十六章 年近花甲闯香港
 独自拖两口箱子过海关
 一事无成
 开办“美丰行”
 遭遇打劫与彩票中奖
 乘“专机”回北京
 文件可作两种理解
第十七章 宝岛行
 联系上台湾老友
 蒋纬国邀请我到台湾访问
 独自来到蒋介石陵园
 陈立夫还记得我们重庆的家
 在医院里会见蒋纬国
 浮光掠影看宝岛
尾声
附录一 忆心孚兄(康心如)
附录二 我与报(康心如)
附录三 对联(康心如)
后记(何蜀)
再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