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阿昌族

阿昌族

阿昌族

定 价:¥38.00

作 者: 郭愉 著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0697821 出版时间: 2007-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119 字数:  

内容简介

  名扬四海的户撒刀,几近失传的“缣花衣”,他们的青年男女通过吃“鸡头”而相识,他们的新郎要用数尺长的”花筷子”吃饭,阿昌族,源于古羌氐人,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33936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较发达,善制长短刀和铁质农具,多信小乘佛教,亦信多神和祖先。

作者简介

  郭愉,1967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至1994年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工作。1994年后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民族考古与民族学、社会学研究和敦学。著《可触摸的历史:云南民族文物古迹》,参加撰写《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佤族教育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阿昌族教育史》、 《云南百科全书》,参加缩译《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等书,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图书目录

序言
目录
主要聚居于三个民族自治乡
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一一九保乡
一江五河多民族一一曩宋乡
“佛祖的花园”一一户撒乡
沧桑而悠久的历史沿革
”关于迁徙的美丽传说
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都已在他们身后
在土司制度下走过600年
与众不同的饮食,服饰和民居
以野生植物和动物为特色的食品与药膳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服饰各不相同
“篱笆家”与“四合院”
自由恋爱与媒妁之言
唱山歌是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方式
“串姑娘”一般都会在农闲季节
免不了会发生“逃婚”、“拉婚”和“偷婚”
新郎要用数尺长的“花筷子”吃饭
手艺精良的匠人和阿昌刀
名扬四海的阿昌刀
颇负盛名的银器加工制作
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
与全国人民共同进步
图片故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