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定 价:¥36.00

作 者: 孙绍振 著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美学 哲学/宗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411906 出版时间: 200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63 字数:  

内容简介

  从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的新诗评论绝大部分都在这里了。翻阅之余,一则以喜悦,一则以忧惧。喜的是,毕竟生活证明了,当年本着诗的信仰,为朦胧诗率真地抗争,义无反顾地坚守,已经为历史所肯定;如今看来,其精神价值,不仅限于诗论,同时也不失为冲击思想牢笼的一枝响箭,这种超越了纯诗范畴的价值,也许是历史最大的褒奖。但是,这不但不能使我沉迷,相反,一种不可抑制的忧惧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90年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1992年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文系讲学,1994-1995香港岭南大学访问研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著作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孙绍振如是说》《文学性演讲录》《演说经典之美》《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幽默基本原理》《幽默谈吐的自我训练》《漫话幽默谈吐》《你会幽默吗?》等。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满脸苍蝇》等。

图书目录

第一辑 崛起论
诗与“小我”
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舒婷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给艺术的革新者更自由的空气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论新诗的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问题
关于诗歌流派嬗变过速问题
“后新潮”诗的困窘与出路
“后新潮”诗的反思
诗论纷争:在个人承担和历史承担之间
历史的裁决——朦胧诗二十周年祭
访谈录:我与“朦胧诗”的论争
《新诗发展概况》写作前后
第二辑 新诗评说
论新诗第一个十年
论《女神》:从泛神论到“泛我论”和“无我论”
序王炳根《少女万岁——蔡其矫传》
序陈仲义《现代诗创作探微》
序俞兆平《诗美解悟》
评秦岭雪:在古典美和当代美的冲突中悠游
第三辑 经典文本微观分析
引言西方文论和中国经典的痛苦搏斗
徐志摩《再别康桥》:无声的独享
闻一多《死水》:“以丑为美”的艺术
戴望舒《雨巷》:缠绵情结的客观对应物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飘渺中的确证
卞之琳《断章》:超越抒情,相对性哲理
冯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纪念没有印象的普通人
穆旦《春》:为青春的欲望寻求“归依”
曾卓《悬崖边的树》:严峻的危机和精神升华的统
臧克家《有的人》:以生死格言抒情
蔡其矫《雾中汉水》:情思决定红日朝霞间的因果
舒婷《致橡树》和《神女峰》:女性独立宣言
北岛《无题》:对麻木和愚昧的决绝
海子《麦地》:月亮下面的劳动颂歌
第四辑 诗学研究:诗歌审美的规范性与开放性
第一节 概括意象中的感情优势
第二节 诗的知觉量变和质的转移
第三节 诗的感受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 心灵综合和直接抒情
第五节 诗的想象
第六节 诗的比喻与想象的距离
第七节 诗的整体结构
第八节 诗的情绪节奏和语言节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