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各级教育1927-1949年:国民政府大学训育

1927-1949年:国民政府大学训育

1927-1949年:国民政府大学训育

定 价:¥36.00

作 者: 张均兵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209733 出版时间: 2011-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字数:  

内容简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在大学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训育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企图通过政治教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大学训育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又在借鉴西方训育思潮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适应国民党一元化的政治教化而设计的训育体系,与大学追求学术自由、民主独立的本质特性相矛盾。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大学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战场”,各种政治思想、观念在大学中传播和交锋,国民政府欲以三民主义统一大学生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则在大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启蒙。国共两党在大学训育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国民党的训育不断遭到广大师生的抵制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却逐步得到师生的支持和认同,并成为学生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大学的组织建设上,国民党的组织力量和影响不断削弱,而共产党的组织力量和影响则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导致国共两党地位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现代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国民政府的大学训育很有意义。历史学的研究“帮助我们触及基础,接触系统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的原因和后果。历史成为与变革和稳定有关系的事情,特别是那种不被人承认和未见到的事情”。“历史的研究也就是要提供种种比较,帮助理解当前。”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大学训育虽然受其阶级本质的制约在宏观上并无可取之处,但微观上许多做法却有研究价值,从中吸取有益之处,这对改革和完善中国当前大学德育会有一定的帮助。不仅如此,研究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要研究中共自身,又要研究革命对象所统治的社会各领域,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展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及其原因。因此,研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大学训育,有助于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化。

作者简介

  张均兵,女,1973年生,法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史、考试理论和实践等。现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在《教育探索》《中国考试》《北京党史》《宁波大学学报)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关于“训育”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五、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理论体系与组织机构
一、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阶级本质
二、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理论渊源
三、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理论体系
四、自上而下的大学训育组织系统
第二章 国民政府显性训育在大学的建立与实施
一、党义课的课程、师资建设与效果评价
二、军事训练课的课程、师资建设与效果评价
三、体育课的课程建设与效果评价
第三章 国民政府隐性训育在大学的开展与实施
一、推行导师制
二、准许学生自治,但进行严格限制
三、建立国民党和三青团基层组织
四、整顿学风
五、制定校训和校歌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教会大学的人格教育
一、重视人格教育是教会大学的一贯宗旨
二、教会大学重视人格教育的原因
三、教会大学人格教育的形式与特色
四、对教会大学人格教育效果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大学的训育活动
一、加强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
二、广泛建立和开展社团活动
三、支持和引导进步师生的爱国活动
第六章 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一、大学训育的指导思想及其训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训教分离的弊端
三、没有营造良好的训育环境,致使训育的各项措施难见成效
四、大学训育的方式、方法多元化,但存在诸多弊端
五、重视大学训育人员的队伍建设,但过于强调政治素质而轻视业务素质
结语 国民政府大学训育的主要启示
一、训育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坚持训教合一,将训育与教育相融合
三、大学训育必须处理好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工具价值和人本价值的
关系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