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

定 价:¥40.00

作 者: 南野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艺术 影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13173 出版时间: 2012-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字数:  

内容简介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在电影哲学的层面上将拉康的主要思想范式与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关联,进而阐明麦茨《想象的能指》中所建立的电影观念的主要思想依据及其美哲学范畴。《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陈述内容为近年世界范围内电影思想领域最广受关注、并一直处于学术前沿的电影美学论题,而对其所依据的哲学思想的充分解读则构成《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的重量与特色。鉴于国内研究拉康的成果依然十分欠缺,而对于其在一种电影观念的建立中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式,更没有相关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开创。由于近年引进国外影片许多都涉及这一哲学与电影思想,如《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然而国内的评论大多不得其要领。《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的出版将有助于对此电影美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并促进国内电影评论在理论上与世界同步。《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共6章,见附目录。第六章“范式的推延”将意识形态电影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文论纳入,以说明这一电影哲学话语的影响面与适用性。《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对拉康、齐泽克、麦茨等人思想表述的领会与阐释均有独到之处以及有所发现,其准确性与语言的畅达也值得注意。

作者简介

  南野,原名吴毅。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系教授。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文艺报》、《文汇报》、《南方电视学刊》等报刊发表电视理论文章多篇,获2001年电视金鹰奖电视艺术评论一等奖。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大家》等刊物上发表大量诗歌,诗理论,小说,小说评论等,作品被选入《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等数十种选本,并有诗作被译介至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出版诗选集《在时间的前方》、《纯粹与宁静》,诗学文论专著《新幻想主义论述》,与人合作主编出版《中国先锋诗歌档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与电影 第一节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后结构场域 一、拉康与德里达:解构的一致 二、拉康与福柯等:主体之死 三、比解构主义更具后现代性 第二节 后结构范畴中的电影与哲学 一、摆荡在写实与错觉之间 二、电影理论对拉康的接受 三、电影哲学的话语第二章 拉康 第一节 无意识的语言化与结构性现显 一、对精神分析学的结构主义重述 二、无意识是他者的言语 三、无意识具有语言的完全结构 四、主体被能指塑造,使其不存在 五、欲望与欲望的原初性质 六、梦是欲望的语言场景 七、俄狄浦斯情结,欲望的结构 八、阉割恐惧和男根意象 九、父亲形象的出现 第二节 主体的匮乏与符号主体及想象 一、关于主体的设想:主体与能指 二、组织在他人之中的能指构成 三、主体存在的悖论 四、颠覆命题:我思我不在 五、死亡的欲望不是生物学问题 六、主体构成:由实在到象征之域 七、想象界之妄想倾向与自恋机制 八、想象介入了主体的整个区域 第三节 镜像阶段理论与其提供的视觉涵义 一、镜像阶段:主体重建的时刻 二、镜像认同机制的本源性裂痕 三、镜像与镜像认同的想象界面 四、想象的观照,悲喜剧景象 五、镜像认同机制中的视觉涵义 六、当代世界,享乐得通过图像第三章 齐泽克 第一节 拉康思想的执着与范畴延伸 一、执着于拉康 二、与实在界的持续遭遇 三、想象向实在界的符号浸入 四、对想象界多方位开掘的幻见之说 五、每个人的现实都带有幻见成分 六、幻见是冷酷现实的修饰者 七、将拉康放置于哲学史 八、以及安放于电子时代的话语联接 九、电脑虚拟空间的主体暧昧性 第二节 齐泽克或齐泽克式的电影等文本读解 一、读解,置于后结构框架的凝视 二、色情影片是最乌托邦的电影 三、从小说幻象的迂回第四章 阿尔特曼等 第一节 电影的新隐喻 一、对于电影,主体之在与不在 二、银幕/镜子模式:一种隐喻 三、将电影与梦类比 第二节 电影作为精神的装置 一、德勒兹:电影的思维性质 二、电影,精神的自动装置第五章 麦茨 第一节 符号学的麦茨:电影是语言 一、电影语言的观念与符号学范畴 二、语言系统还是语言 三、电影语言结构的特殊景态 四、双重指义的符号学 五、语意群未能涵盖电影的全部结构 第二节 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命名:《想象的能指》 一、电影的能指与想象界 二、象征界运作或想象话语的修辞 三、想象界面的银幕镜像 四、视听驱动和窥淫癖范式 五、差别与等同:电影的梦的机制 六、电影之幻觉本文的辞格 七、三种电影机器的电影机构观念第六章 范式的推延 第一节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机器 一、想象性质与物质机构 二、意识形态主体,或符号控制 三、实在界的幽灵与症候 四、意识形态的电影机器 五、缝合:电影的表述 第二节 男权之凝视:女性主义与其电影文论 一、女性主义与拉康(及弗洛伊德) 二、重新书写。性别是一个语言范畴 三、性政治。一场话语的革命 四、男性作为主体的电影观看 五、自恋与装扮:女性观看分析 六、观看中的好奇与电影的女性主义部分人名与词语要义索引参考文献附录: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案例 一、深入实在界边缘,想象的废墟:《盗梦空间》 二、想象与现实,存在的双重意义:《黑客帝国》 三、主体的回望:《性、谎言和录像带》 四、凝视或阅读之碎片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