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史易惠莉论招商局

易惠莉论招商局

易惠莉论招商局

定 价:¥69.00

作 者: 易惠莉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经济 通俗读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34902 出版时间: 2012-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字数:  

内容简介

  《易惠莉论招商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别对招商局的筹建与改组、并购旗昌轮船公司及其困境、香山买办与同治中兴的关系、洋务运动中中枢大臣的意见分歧进行了论述,比较全面反映了后期洋务运动的面貌以及洋务运动不可能取得富国强兵目的的必然结局。下篇中心在通过论述洋务末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个组成元素——官办与商办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的挣扎。

作者简介

  易惠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历史系教授。1953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入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部任教。1986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夏东元先生,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课程,并于1989、1991年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从1991年至今,任教于华东师大历史系,其间1996到1998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近代对外关系和外交、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主要的研究论著有:《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沈毓桂个案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郑观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二十世纪盛宣怀研究》(与人合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此自选集是作者最近五年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图书目录

上篇 招商局的早期历史
唐廷枢、徐润与招商局之筹建和改组
一 从官方筹建到引商改组
二 盛宣怀人局会办
三 改组交接与租领官船事宜
四 台防军运与申办江广漕运
五 商办格局确立
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轮船案与“商战论”
一 并购案的缘起一一从“御外论”到“商战论”
二 李鸿章对并购案的立场
三 沈葆桢决策资助并购案的动因
四 沈葆桢决策的草率及其留下的隐患
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的探讨——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
一 “商战论”与“宏远公司”
二 旗昌轮船并购案——徐润的见解及北洋方面的反应
三 旗昌轮船公司并购案——来自沈葆桢的支持
四 盛宣怀与唐廷枢、徐润对“官本”之说的不同反应
五 盛宣怀与李鸿章的关系渐行渐远
六 关于招商局问题的天津会议
七 天津会议后各方矛盾的发展及演变
八 盛宣怀《拟招商局章程八条》
同治初年清政权的中兴与旅沪香山买办之关系——围绕旅沪香山买办向政府捐纳的考察
一 徐昭珩两次为湘、淮军捐纳
二 唐廷植案与江南制造局的创办
三 结语
光绪六、七年的晚清中国政坛——以刘坤一与李鸿章之争为中心的考察
一 刘坤一走马上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二 刘坤一与李鸿章全面对抗局面的形成
三 刘坤一促动王先谦奏参招商局
四 查核王先谦奏参招商局案间的南北洋对抗
五 李鸿章交结李鸿藻派清流扩大阵营
六 南北洋进一步较量与清流倒刘坤一
七 结语
下篇 与招商局关联的人事和政治
清末新政时期上海官、绅、商结合的实业活动——以浙路公司和汉冶萍合并商办案为中心的考察
一 1906年浙路公司的创办
二 江浙官、绅、商与大兆公司、兴业银行
三 蒋抑卮、袁树勋与汉冶萍合并商办案
四 预备立宪公会与汉冶萍合并商办案
五 汉冶萍合并商办“草议十五条”签约与浙路风潮
六 结语
论浙江士绅与浙路废约
一 浙路废约运动的起因——英承办苏杭甬铁路的由来
二 浙赣铁路风波与浙路公司成立
三 盛宣怀、清廷与浙路废约
四 汪大燮及浙绅与浙路废约
五 浙路废约与“丁未政潮”
六 浙路拒款及其在1907-1908年的结局
七 结语
盛宣怀、汉阳铁厂与日本借款(1896-1907)
一 汉阳铁厂严峻的现实(1896-1898)
二 开发萍乡煤矿与首次举借外债(1898-1899)
三 汉阳铁厂与日本签订《煤铁互售合同》(1899-1901)
四 第二次举借洋债失败(190l-1902)
五 首次向日本举借巨款——大冶矿石预借矿价(1903-1904)
六 汉厂、萍矿走上借日债的不归之路(1904-1907)
盛宣怀、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借款(1908-1911)
一 盛宣怀商办汉冶萍公司之活动
二 汉冶萍公司社会之招股
三 汉冶萍公司股本之实际状况
四 汉冶萍之官利困境和对外借款
五 汉冶萍与日本制铁所
六 汉冶萍对日一千二百万日元大借款
七 中日合办新铁厂方案之提出
南京临时政府、盛宣怀与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
一 孙中山与日本三井物产的借款交涉
二 盛宣怀与南京临时政府、三井物产之间的交涉
三 合办汉冶萍借款案中南京临时政府和汉冶萍的得失
四 南京临时政府催迫汉冶萍借款之原因
五 中日合办汉冶萍草合同废约
六 废约后孙中山、盛宣怀对合办的态度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