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戏剧与戏曲悲情嘛簧灯影人生

悲情嘛簧灯影人生

悲情嘛簧灯影人生

定 价:¥59.00

作 者: 黄虎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标 签: 文学 戏剧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14056 出版时间: 2012-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67 字数:  

内容简介

  环县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陇右之地东端,这里风高土燥,秋早春迟,千百年来灾异频繁、民习艰苦。然而,至今天为止,全县34万人口仍有50个戏班、300多名艺人常年演唱道情皮影戏。在如此落后的西北一隅之地,何以能保存如此完整甚至相比其他地区还显兴盛的皮影戏艺术?当地百姓为何选择了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环县道情皮影何以承载、如何承载当地民众的生存历史、生活习俗、民众信仰并集中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念?藉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悲情嘛簧 灯影人生》以上述问题为纲,以环县地理文化背景与戏班历史、运作、传承、表演为目,选择百年间艺脉未断的敬家班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近半年的“住居式”考察,深度访谈艺人、观众、村民、艺人亲属及政府相关人员等不同人群,搜集表演、口述史、实物、图片、政府文件等资料,以民族志方法书写环县道情皮影历史、运作与传承的地方文化知识,以音乐学的方法层层剖析环县道情皮影戏表演的形态特征并以解释学的方法揭示其表演与历史、运作、传承的内在关联。除绪论与结论之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悲情嘛簧 灯影人生》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当地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寻找环县道情皮影生存的时空、文史背景,同时也交代笔者的书写立场;第二章从敬家班传承谱系、戏箱演化与表演变迁三个方面,回溯敬家班百家历史,管窥环县道情皮影发展脉络;第三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剖析戏班的静态内部结构与动态运作规律,以考察戏班表演与社会风俗的互动关系;第四章从敬家班各位艺人的习艺史中,全面展示环县道情皮影戏自我繁殖的过程、方法与特征;第五章通过庙会中不同类型剧目的实录与分析,剖析其音乐、戏曲形态特征,阐释文化内涵与音乐形态的融合关系。

作者简介

  黄虎,1972年出生于甘肃省康县,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曾在《儿童音乐》、《小演奏家》、《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人类学评论》、《大音:音乐学宗教学人类学之间的对话》等刊物发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教育等相关内容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专著三部。主持、参与文化部“十一五”重点课题(2007)、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规划课题(200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9、20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上海市张江高科数字出版基金课题(2011)等。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环县道情皮影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 环县道情皮影研究分期
二 相关成果主要议题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戏班选择
一 研究思路
二 戏班选择
第一章 地理文化背景与田野考察叙事
第一节 地理文化背景
一 地理地貌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我的田野考察
一 跟随敬家班走进庙会
二 扑入城市的环县道情皮影
三 在敬家庄采访的日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百年敬家班
第一节 艺人谱系
一 五辈血亲
二 五代艺人
三 谱系特征
第二节 表演变迁
一 剧目演变
二 乐器变化
第三节 箱具变化
一 戏箱
二 其他戏具
本章小结:民间戏班历史书写的可能性
第三章 攒人、台口和账份:戏班运作
第一节 戏班组建
一 戏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
二 “攒人”:组建戏班
第二节 演出台口
一 “写约”、“约书”与“耽了”
二 台口
第三节 戏班经济
一会 钱、戏钱与“账份”
二 戏班经济变迁与意义
本章小结:戏班运作的三维机制
第四章 跟班学艺:戏班传承
第一节 收徒要求与从艺选择
一 收徒要求
二 从艺选择
第二节 传承过程
一 “干梆子”入门
二 场面学习
三 “前台”学习
第三节 传承特点
一 “全凭熏”
二 节奏第一
三 “官片子”
四 竞争机制:“缺口”
五 “坐前台”与“转一围”
本章小结:戏班传承的启示
第五章神戏、《过关》戏和本戏:戏班表演
第一节 剧目分类
第二节 表演特征与分析
一 神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二 《过关》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三 本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第三节“腰戏”
一 何为“腰戏”
二 为何“腰戏”
三 “腰戏”的内容与方法
四 腰戏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环县道情皮影戏主要地方术语
附录二 敬廷孝敬登琨2007年与2008年台口
参引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