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证据学(第5版)

证据学(第5版)

证据学(第5版)

定 价:¥35.00

作 者: 陈一云,王新清,严端 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标 签: 大学教材 教材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181813 出版时间: 2013-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证据学(第5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证据学的有关理论与制度,包括史论、总论、分论三编。作者力求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有关证据的规定和涉及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部分规章做系统、准确的解释,对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对国外证据制度、证据(法)学理论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评析,对理论探讨中的重要问题和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总之,具有鲜明的中国证据学理论特色、力求深刻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的统一,是本教材的一大特点。

作者简介

  陈一云,教授,1925年生,四川广安(现为华蓥市)人。1948年6月毕业于原北平朝阳法学院后,于6月下旬到华北解放区。经组织决定到华北联大学习,8月转入华北大学学习。11月结业后留校工作。1950—197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1973—1978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1978年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2年受聘为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教授。主编和参与撰写的教材等四十余本。王新清,河南新野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证据学概述
第一节  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证据学的体系
第三节  证据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证据学与近邻部门法学
第五节  证据学与诉讼任务
第一编  史论
第二章  外国主要证据制度的沿革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当代世界各国证据制度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第三章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
第四章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概述
第二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编  总论
第五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法律性"或"合法性"问题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
第六章  证明任务
第一节  诉讼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任务
第三节  定案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第七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五节  关于证据事实是否证明对象
第六节  诉讼中的免证事实
第八章  证明责任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承担
第九章  推定
第一节  推定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推定的适用
第三节  无罪推定
第十章  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  证据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三节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本证与反证
第四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五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十一章  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我国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贯彻执行运用证据的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十二章  收集证据
第一节  收集证据概述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主体
第三节  司法机关收集证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
第十三章  审查判断证据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重心和诸方面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五节  形式逻辑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运用
第三编  分论
第十四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管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第十五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第三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管
第四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第五节  外国关于书证的理论和立法
第十六章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
第一节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概述
第二节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的种类
第三节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第十七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证人的特点和不能充当证人的人
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对证人的询问
第五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第十八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十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可采性
第三节  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讯问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第二十章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
第一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分类与当事人的承认
第三节  对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二十一章  鉴定结论
第一节  鉴定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鉴定机制、鉴定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司法鉴定原则及程序
第五节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第二十二章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一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制作
第三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判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