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定 价:¥38.00

作 者: 杨庙平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23713 出版时间: 2013-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字数:  

内容简介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选取马克思《巴黎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为研究问题的视角。当代中国的主要美学理论形态,都是在对手稿美学思想的阐释中建构起来的。它们可以归纳为三种理论形态的美学:一是认识论美学,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和手稿中“美的规律”结合起来构筑起认识论美学体系,是第一种美学理论形态,蔡仪美学是其典型代表。二是实践论美学,把康德主体性批判哲学和手稿中“自然人化”思想结合起来构筑起实践论美学,是第二种形态的美学理论,李泽厚美学是其典型代表。三是价值论美学,把现代价值论哲学和手稿中的“对象性理论”结合起来构筑起价值论美学,是第三种理论形态的美学,生态美学是其典型代表。《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由杨庙平所著。

作者简介

  杨庙平,陕西富平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文艺美学,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导论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转型
一 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思路
二 《巴黎手稿》的整理出及其中文本介绍
三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建构及其转型
第一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
第一节 “新的美学”: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建设的起点
一 周扬:“我们需要新的美学”
二 蔡仪:“新美学”
三 美学论争(20世纪50—60年代):认识论美学研究的继续与分化
第二节 “内在尺度”:“美的规律”论争的热点
一 “美的规律”一节的不同汉语译文
二 中国美学界对“美的规律”的论争
三 重新理解“美的规律”
第三节 “美的规律”:蔡仪认识论美学的理论内核
一 蔡仪对《巴黎手稿》美学的研究
二 蔡仪《新美学》(改写本):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的集大成
第二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实践论美学
第一节 “实践美学”:新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的主潮
第二节 “实践本体”:实践美学阐释“自然人化”的路径
一 有关马克思“自然人化”思想的早期研究
二 新时期对“自然人化”的美学论争
第三节 “自然人化”:李泽厚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
一 自然人化:作为物质生产实践
二 自然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与“外在自然的人化”
三 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四 “自然人化”与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关系
第三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上)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审美价值研究的回顾
第二节 价值论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新走向
第四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中)
第一节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
一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二 异化:作为一个理论问题
三 异化:作为一种话语表征
第二节 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美学的重要范畴
第五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下)
第一节 对象性理论: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石
一 对象性理论的缘起:对象与创作自由
二 对象性理论的确立:对象化与审美创造
三 对象性理论的深化:对象性关系与审美价值
四 对象性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体系特征
一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价值论视野
二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价值论特征及其关键范畴
结语 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体系的断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