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军事中国军事高端军事决策:共和国重大军事行动实录

高端军事决策:共和国重大军事行动实录

高端军事决策:共和国重大军事行动实录

定 价:¥58.00

作 者: 杨英健,彭建东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军事 军事史 政治/军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35649 出版时间: 2014-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8 字数:  

内容简介

  强国必强军。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保卫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中,加强自身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着力铸造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选择了党中央如何决策和开展开国大典大阅兵、解放海南岛、出兵朝鲜、解放一江山岛、第一次授衔、炮击金门、二炮组建、地空导弹部队组建、核潜艇研制、八六海战、重建海军陆战队、百万大裁军、创办国防大学、中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解放军进驻香港、索马里护航行动、航空母舰决策等重大事项作为内容进行叙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铸造和平之师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强军历程,歌颂了党和军队领导人对于我军建设的科学决策和历史贡献,展现了我军不断强大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简介

  杨英健:副教授,先后出版《跟毛泽东学为人处事》、《民国就是这么当官》、《民国就是这么霸道》等多部畅销读物。彭建冬:原解放军某军团部参谋,现为某政府机关处长。先后出版过《十大元帅轶事》等多部党史著作。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开国大阅兵
开国大典阅兵,虽然是“初战”,但在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彰显出新中国的国防实力,也展示了新的人民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力量和决心,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以公开的宏大场面在世人面前亮相,就以威武雄壮和气势震撼了世人。
1.北平和平解放/001
2.阅兵式的一次预演/004
3.杨成武受命筹备阅兵/010
4.空军受阅的周折/014
5.周恩来将阅兵式地点定在天安门/015
6.聂荣臻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018
7.开国大典阅兵式/021
第二篇 四野最后一战
四野从北打到南,一路凯歌,所向披靡,到了雷州半岛却碰上了麻烦:没有船、没有桥怎么越过海峡?怎么才能打到天涯海角?面对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的大海,打惯了陆战的王牌部队感到茫茫大海实在是罕见的强敌。
1.邓华和洪学智想到了同一个办法:偷渡/028
2.邓华决定推迟渡海时间/033
3.邓华登上水陆两用车/037
4.机帆船上安装了美国十轮大卡车的发动机/039
5.邓华下令:偷渡时间定在3月5日黄昏/042
6.“毛主席借东风来啦”/044
7.“渡海先锋营”/048
8.邓华和韩先楚发生争论/052
9.老天又同43军开了个玩笑/056
10.“瞧!毛主席也给咱们送行来了”/061
11.把红旗绑在“天涯”“海角”/066
第三篇 出兵朝鲜
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绝大多数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最艰难的决策。
1.邓华接到一封密电/072
2.彭德怀临危受命/076
3.出兵与不出兵又出现周折/081
4.彭德怀、邓华是如何入朝的/085
5.“我真正成为光杆司令了”/088
6.第一次释放战俘/091
7.毛泽东要求再打一仗/098
8.180师的严重损失/104
9.最后的复仇之旅/114
10.停战那一刻/117
第四篇 三军首战一江山岛
毛泽东选择在这个时机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介石警告,解放军想打就打,别以为《共同防御条约》是万灵符。这一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陆海空三军立体实战。
1.张爱萍受命攻打一江三岛/120
2.张爱萍给萧劲光“送礼”/125
3.空军小试牛刀/131
4.张爱萍将进攻时间定在1月18日/133
5.登陆战首次三军上阵/137
6.激战海岛/140
7.“完了,什么都完了,落了一场空”/147
第五篇 第一次授衔的台前幕后
在评定军衔制度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专门为毛泽东专门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是最高的军衔。毛泽东得知后明确表态:“我不当大元帅。”
1.第一次的方案由于苏军顾问反对没成功/152
2.毛泽东“提升”了几人的军衔/155
3.毛泽东不当大元帅/168
4.降级让衔风波/169
5.十一元帅?十元帅?九元帅?几乎到最后一刻才敲定/175
6.授衔那天,只有七位元帅到场/178
第六篇 炮击金门
出乎意料的是,美蒋编成联合编队一遭到解放军大炮的猛烈炮火攻击,解放军的空军、海军尚未出动,美国军舰来不及开火,立即掉头,丢下蒋军就跑,快速地向台湾方向逃去。
1.毛泽东果断决定炮击金门、马祖/184
2.叶飞接到保密电话/187
3.空军秘密入闽/190
4.毛泽东下定决心打金门,林彪的“条子”没管用/194
5.万炮轰金门/196
6.形势变得波诡云谲/199
7.美国海军在军舰上铺了很大一面国旗/201
8.毛泽东说:“蒋介石不做总统,这个我们也不赞成的”/206
第七篇 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谜
第二炮兵的建立,是战略导弹部队建设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有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兵种,我国国防增添了一支战略核威慑和核反击力量。
1.在核讹诈下起步/214
2.钱学森一个人能“抵得上五个师”/217
3.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组建前后/220
4.钱学森满怀信心地说:“也许不用5年”/224
5.陈毅说:“如果我们的导弹上了天,
那就是老虎叫,狮子吼”/229
6.“嘿,我们是杂牌军!”/235
7.毛泽东说:“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239
8.“东风二号”发射的一次插曲/247
9.毛泽东说:“用导弹打,导弹胳膊长”/249
10.周恩来说:“还是叫第二炮兵吧”/255
11.艰难的起步/257
第八篇 神秘的地空导弹部队
这次击落U-2飞机,有趣的是,空军地空导弹第14营除加装了“反电子干扰2号”设备外,还是首次使用国产红旗2号地空导弹。至此,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共连续击落U-2飞机5架,数量创世界之最。
1.地空导弹部队与探照灯兵/262
2.一营变三营/267
3.导弹击落RB-57D侦察机/269
4.陈毅说:“我们是用木棍捅下来的”/274
5.生擒空中“克难英雄”/279
6.毛泽东问:“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285
7.神奇的“2”/287
第九篇 核潜艇下水
毛泽东听苏振华汇报了同苏联谈判的艰难经过,针对赫鲁晓夫的刁难和破坏,无比愤慨,掷地有声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毛泽东说:“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292
2.为了造潜艇,罗舜初挨了“骂”/297
3.赫鲁晓夫和“联合舰队”的风波/299
4.“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304
5.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和“三诸葛亮会”/307
6.聂荣臻签署“特别公函”/311
7.周恩来关注潜艇核反应堆的试验/314
8.核潜艇驶向大海/315
第十篇 大练兵与郭兴福教学法
林彪公开施压不成,就改用诬告陷害的伎俩,用突出政治这把杀手锏,借助毛泽东之手,置罗瑞卿于死地。
1.李军长蹲点发现了郭兴福/320
2.郭兴福教学法/323
3.王副司令员笑容可掬地连声称赞:“教得好!教得好!”/326
4. 引起了毛泽东和罗瑞卿的注意/328
5.毛泽东观看大比武/332
6.林彪用突出政治冲击大练兵运动/336
7.林彪派人搜集大练兵运动中的问题/338
8.罗瑞卿的抗争/342
9.郭兴福的生与死/346
第十一篇 铁血海防的八六海战
毛泽东派贺龙、叶剑英两位元帅前往广州部队总医院看望麦贤得,并把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赠予他的一篮苹果转送给麦贤得。
1.毛泽东为南海舰队摘下“紧箍咒”/352
2.南海舰队搬家/356
3.“心战”出动/358
4.八六海战/361
5.毛泽东接见海战英模/367
第十二篇 重建海军陆战队
经过议决,决定先组建一个海军陆战旅。但是,海军司令员叶飞强调说:“虽然这只是一个旅,但是它却是一个与20世纪50年代陆战师不可同日而语的陆战队。”
1.叶飞上任就要组建海军陆战队/372
2.水兵师受命组建海军陆战师/374
3.陆战队第一旅在南海舰队诞生/376
第十三篇 百万大裁军
军队是国防的保障。但有些人担心裁减100万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对此,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风趣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击运动员身体很重,但是不虚,虚就不能进行拳击。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1.“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380
2.七次大裁军/384
3.邓小平选定突破口/389
4.成昆之变:张铚秀大出意外/391
5.邓小平一个指头的大气魄/397
6.裁军百万的决策震惊了世界/399
第十四篇 创办国防大学
张震与杨得志总参谋长聊起此事:“我那一大堆书暂时又读不成了。”杨得志笑他:“你这是‘下马’不‘解甲’啊。”
1.张震“下马”不“解甲”/404
2.“撤销政治学院,不出3年又要恢复过来”/406
3.《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形成前后/408
4.张震再次“退二线”,再次受命/414
5.建校授旗/415
6.正式开学/417
第十五篇 中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
中国派兵赴柬,参加的是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复杂的一次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首次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历时17个月,牺牲两名官兵。
1.中国政府答复联合国,同意参加这次维和行动/422
2.紧急受命时,战士们对柬埔寨知之甚少/424
3.第一批到达异国的人数只有21人/426
4.干的全是“体力活”/429
5.开创了我军长距离机动运行的先例/432
6.维和,他们献出了生命/433
第十六篇 解放军进驻香港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脸色阴沉,心神不定,表情落寞。她从福建厅出来时,邓小平也没有送她。她心神不定地步下人民大会堂的几十个台阶,在倒数第二个台阶处,慌乱中没有走稳,摔倒在台阶下,高跟皮鞋、黑色手袋摔得老远。
1.邓小平说:“我讲过,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440
2.驻港部队全是精锐/443
3.军方“做好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447
4.刘华清的一封信/448
5.驻港部队第一次公开亮相/450
6.进驻香港/452
第十七章 建造航空母舰
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说:“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与中国航母不解之缘,是中华雄起的大国梦,尽管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人们却将“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两顶桂冠加冕于他。
1.刘华清的两个建造航母方案都落空/458
2.1986年:将航母“论证”提上海军议事日程/463
3.购买瓦良格船体所经历的曲折惊险始末/470
4.“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478
5.八十四年中国航母梦想成真/48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