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专门史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定 价:¥65.00

作 者: 项阳 著;仲呈祥 编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
标 签: 艺术 艺术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5990340 出版时间: 201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是作者项阳新世纪以来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学术思考与感悟,涉及学术理念与方法论,诸如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接通”以及从多种功能意义上对中国音乐文化整体性认知,非仅是审美与欣赏的意义;在对历史上王朝典章制度深入挖掘梳理形成整体学术理念的前提下辨析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下活态,认知在乐籍制度下由官属乐人承载的诸多音声技艺类型的生发、演化,乐籍制度解体后乡间社会对历史音乐文化大传统的接衍与积淀,对当下民歌、戏曲、曲艺、器乐和地方性乐种的艺术性本体存在以及多功能为用进行综合辨析,意在构建由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贯穿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系列新学术理念、方法与观点期待与学界分享。

作者简介

项阳,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硕博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术著作有《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本大阪2007)、《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合著);论文集《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等。独立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课题,有较为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国际音乐节评委(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1997),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家评审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科)评委,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序言
理念认知
接通的意义——传统田野历史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
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关于“历史的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的功能性与主导脉络一致性下的区域特色
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由音乐历史分期引发的相关思考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课论纲
乐籍制度研究的意义
从整体意义上认知区域音乐文化

接通历史
堕民,在底边社会中创造和承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关注明代王府的音乐文化/词牌、曲牌与文人、乐人之关系
一本元代乐籍佼佼者的传书——关于夏庭芝的《青楼集》
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由榆林小曲引发的相关思考
从官养到民养
腔种间的博弈——乐籍制度解体后戏曲的区域、地方性选择
雍、乾禁乐籍与女伶:中国戏曲发展的分水岭

历史的田野
当下非主流化生存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形式——以鲁西南和冀中为例
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
伍国栋: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开拓与践行者
黎锦晖:时代弄潮与世纪悲情
岱庙、东岳庙会用乐的相关问题
关于凤阳花鼓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