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逻辑学(论理学)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定 价:¥48.00

作 者: 亚当·斯密 著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8308156 出版时间: 2015-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堪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本书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推动作用,对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菲弗郡的克科迪。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度过童年并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 Oxford 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仅有的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轰动,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为的适宜性
第一篇 适宜感
第一章 同情
第二章 相互同情而愉快
第三章 通过判断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是否适宜
第四章 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各种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
引言
第一章 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
第二章 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激情
第三章 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适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IW更为强烈的情感,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第二章 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部分 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报答;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愤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章 论合宜的感激对象和合宜的愤恨对象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几乎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相反,对损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对受难者的愤恨就不会有一点同情
第四章 对前面几章的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或缺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第三部分 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一般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公正地看作造物主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一起发生作用
第四部分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部分 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部分 有关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篇 个人的品质,就它对自己幸福的影响而言;或论谨慎
第二篇 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
引言
第一章 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普施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自我控制
结论
第七部分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已对美德本质做出的各种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适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引言
第一章 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把理性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把情感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篇 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