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逻辑学(论理学)中国伦理精神的探源

中国伦理精神的探源

中国伦理精神的探源

定 价:¥28.00

作 者: 赵庆杰 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062738 出版时间: 2015-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伦理精神有一个孕育、成长、定型的过程。对中国伦理精神的探源首先让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遥远的神话时代,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其中蕴涵着民族伦理的基因。中国古神话中所潜在的传统伦理精神的胚胎和基因,就本体论而言是“一”,就个体道德而言是“崇德”,就社会伦理而言是“尚序”,就是“求中”。由此四大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圆圈式、循环式、无限提升的伦理精神生态。古神话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基因,在中华民族此后的伦理演进中一再显现。由原始浑沌的神话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在历史的岔路口,中华民族之所以走上了一条“人本”的而非“神本”的、以家庭为核心而非以个人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发展道路,是与民族童年时代的经历密不可分的。从文化的源头上看,商周时期的“入学”转向决定了中国文化“人本”而非“神本”的伦理型走向;西周时期周公的“维新”确立了家庭在伦理中的核心地位。进入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先哲们实现了文化上的自觉与创造。以孔子为创立者的儒家思想主要围绕着“仁”与“礼”而展开;以老子为创立者的道家思想主要围绕着“道”与“德”而展开。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的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最初的自足平衡的生态结构,而儒道两家的思想都与古神话有着一定的渊源。为了更好地说明神话在伦理精神生长史上的基因地位,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与中华文明有着巨大差异的西方文明,这一差异在神话中就有体现。古希腊神话中关于诸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命运观以及正义观,其中所体现出的神人对立、崇尚力量、崇尚个性、崇尚自由的伦理精神明显不同于中国古神话。对伦理精神的探源,除了需要从历史的事实层面给予回答之外,还需要从逻辑的理论层面回答伦理的价值本源是什么。中国传统伦理以家庭血缘为本源,而西方伦理以宗教上帝为本源,体现出中西文明的不同偏好。通过分析比较得知,在中国伦理价值本源的预设问题上,血缘优于宗教。对中国伦理精神的探源是为了解决当下的伦理难题。现代性社会中伦理的命运多舛、道德的困境频现,要想实现伦理精神发展的新飞跃,仍然需要我们回溯伦理精神的源头,探求解决问题的密码,通过“温故”而“知新”。

作者简介

  赵庆杰,1976年生,山东利津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中国古神话与传统伦理精神
一、古神话与伦理精神
二、本
三、崇德
四、尚序
五、求中
六、从潜在走向自在
第二章 中华民族伦理的路径选择
一、商周时期的“人学”转向
二、周公的“维新”
第三章 《论语》中的伦理精神
一、孔子及其《论语》
二、孔子论仁
三、孔子论礼
四、儒家思想的神话渊源
第四章 《道德经》中的伦理精神
一、老子及其《道德经》
二、“道”与“德”的本体论意义
三、“道”与“德”的伦理学意义
四、老子的处世原理与人生态度
五、老子修身养性的方法
六、道家思想的神话渊源
第五章 古希腊神话与西方伦理精神
一、创世神话——诸神的关系
二、人类起源神话——神与人的关系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念
四、古希腊神话中的正义观念
第六章 伦理价值本源的预设
余论 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