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专门史中国文字发展史·民族文字卷

中国文字发展史·民族文字卷

中国文字发展史·民族文字卷

定 价:¥99.00

作 者: 王元鹿 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文字发展史
标 签: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507371 出版时间: 2015-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字数:  

内容简介

  《民族文字卷》的承担者为国内长期从事民族文字调查,开展比较文字学研究的专家。《民族文字卷》解决了若干文字系统的整体性问题:确定了一些文字的各别字的来源,考释了玛丽玛莎文,证实了它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证实了水书、彝文、壮文都是“拼盘文字”,等等。《民族文字卷》开展的民族文字间的同义比较,着重于通过意义将不同文种的文字关联起来考察,通过选取不同种文字中意义上相同或相近或有联系的部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既包括记录同义词的文字的比较,也包括意义类属上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比较,既有具体的微观的个别文字的比较,亦有宏观文字系统的方法论上的指导考察。

作者简介

  王元鹿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理事、国际纳西文化学会会员常务理事。主要专著有《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普通文字学概论》与《比较文字学》。这三部专著分别是我国关于两种文字比较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关于普通文字学基本原理的第一部专著与关于比较文字学基本原理的第一部专著。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 / 1
第一章 中华民族古文字综述 / 4
第一节 我国民族古文字的种类 / 4
第二节 我国含表意成分的古文字系统的状况 / 6
第三节 研究我国含表意成分的民族古文字的意义 / 9
第二章 我国含表意成分民族古文字的研究综述 / 15
第一节 材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 / 15
第二节 孤立的研究 / 16
第三节 比较研究 / 30
第四节 综合研究 / 34
第三章 中华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导论 / 36
第一节 对同义比较的需求 / 36
第二节 同义比较研究史述要 / 38
第四章 本书的材料、方法、框架、术语及其他相关说明 / 44
第一节 关于材料的说明 / 44
第二节 关于方法的说明 / 45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46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 47
第二篇 关于文字发生的同义比较 / 49
第一章 文字发生的涵义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 50
第一节 文字发生的涵义 / 50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 53
第三节 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 54
第二章 旨在探究文字渊源物的同义比较 / 58
第一节 文字渊源物的“一源论”、“二源论”与“多源论” / 58
第二节 关于文字与图画的共性的同义比较 / 63
第三节 关于文字与符号的共性的同义比较 / 67
第四节 “二源论”旁证 / 71
第三章 旨在探讨文字发生动力的同义比较 / 75
第一节 关于文字发生动力的一些观点 / 75
第二节 从“前文字”的主题与内容看文字发生动力的复杂性
    与多样性 / 83
第三节 从早期文字记录内容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发生的动力 / 88
第四章 旨在探究文字发生过程的同义比较 / 97
第一节 关于文字发生过程的一些观点 / 97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发生过程及其特点 / 99
第三篇 关于文字性质的同义比较 / 117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 118
第一节 关于文字性质问题的理解 / 119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 / 120
第三节 有待解决的宏观问题与理论问题 / 121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关于一些具体文字系统的性质的问题 / 124
第一节 从汉彝数目字的同义比较看彝文的性质 / 124
第二节 从数目字的同义比较看契丹、女真、西夏文的性质 / 131
第三节 从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水文的性质 / 143
第四节 从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哥巴文的性质 / 149
第五节 从与水文、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傈僳竹书的性质 / 154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性质的宏观与理论问题 / 159
第一节 从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的造字方法 / 159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的符号体态 / 165
第三节 从达巴文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与表词—意音文字的
    异同 / 169
第四节 从东巴文与汉字的同义比较看表词—意音文字的共性 / 174
第五节 对汉字结构的认识在民族文字研究中的作用 / 182
第四篇 关于文字发展的同义比较 / 191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 192
第一节 进行讨论的可能性与讨论的意义 / 192
第二节 需要解决的问题 / 193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发展的客观存在 / 195
第一节 几种不同意义的文字发展 / 195
第二节 从汉字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最宏观意义上的文字发展 / 195
第三节 从尔苏沙巴文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不同民族多文种间的关系
    与发展的客观存在 / 203
第四节 从纳西族几种文字的同义比较看同一民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
    展的客观存在 / 206
第五节 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一种文字内部的发展的客观存在 / 215
第六节 从水文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内部的发展的客观存在 / 219
第七节 从同义比较看彝文的发展的客观存在 / 227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的可断代性 / 238
第一节 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文字的可断代性 / 239
第二节 从水文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内部的可断代性 / 245
第四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种文字发展中前后阶段的相互渗透 / 249
第一节 早期汉字中的表词—意音文字的萌芽 / 249
第二节 表词—意音文字中早期文字的孑遗 / 257
第五篇 关于文字传播的同义比较 / 263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 264
第一节 有待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 / 264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与宏观问题 / 266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传播的实践问题与具体问题 / 269
第一节 从同义比较看哥巴文的源文字 / 269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傈僳竹书借源的理据 / 275
第三节 从同义比较看彝文的传播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 277
第四节 从同义比较看水文自造字与借源字的产生的先后问题 / 282
第五节 从同义比较看古壮字的借源的复杂性 / 284
第六节 从同义比较看汉字在域外的传播 / 291
附录:日本、朝鲜文字对汉字的借用 / 299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传播的理论问题与宏观问题 / 310
第一节 文字传播与文字流变的异同 / 310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借源文字对源文字的选择 / 313
第三节 从同义比较看借源文字对源文字的借用与改造 / 319
第四节 从水文“新造字”看借源文字成分的复杂性 / 328
第五节 从汉字传播对水文的影响看“拼盘文字”的内部运动 / 332
结论 / 339
参考文献 / 352
索引 / 36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