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地理地理学理论纵向岭谷组合地形通道 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纵向岭谷组合地形通道 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纵向岭谷组合地形通道 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定 价:¥80.00

作 者: 郝成元,周长海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450241 出版时间: 2015-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纵向岭谷组合地形特殊地貌形态对云南省乃至中 国西南地区的大气环流及水热空间分布均产生了重大 影响,其“地-气-水-生”系统的交互作用过程产生 了复杂的水-气循环过程和多尺度表现的河谷通道作 用和山地阻隔作用,进而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和植被 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郝成元、周长海*的《纵向岭 谷组合地形通道-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重点围绕 纵向组合地形区特殊环境下的“通道-阻隔”作用及 其影响下的“地-气-水-生”系统状况,综合研究了 河谷通道作用下的水热因子时空格局及气候特征的地 形效应、水汽通道作用定量化分析及植被和植被生产 力对水汽通道的空间响应,组合山地阻隔作用下的气 候因子空间格局及气候复杂性度量、植被指征环境因 子辨析和植被时空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成因,*后实 证分析了澜沧江河谷通道作用和滇西南山地阻隔作用 。

作者简介

暂缺《纵向岭谷组合地形通道 阻隔作用及其生态效应》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综述
1.2.1 地形作用研究综述
1.2.2 植被时空异质性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数据
1.3.1 基于PRISM模型的空间模拟
1.3.2 基于ArcGIS的数据空间化
1.3.3 基于MODIS的植被要素空间计算
1.3.4 基于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
1.3.5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分析
第二章 地形作用及研究区概况
2.1 岭谷组合地形的“通道—阻隔”作用
2.2 “通道—阻隔”作用下的生态效应
2.3 研究区“地—气—水—生”概况
2.3.1 纵向岭谷区地形特征
2.3.2 纵向岭谷区气候特征
2.3.3 纵向岭谷区河流水系
2.3.4 植物区系成分和植被分布
第三章 通道作用下的水热时空变化
3.1 水热因子时空格局
3.1.1 月降水、月气温数据的年内变化过程
3.1.2 雨季水、热因子的时间变率分析
3.1.3 雨季水、热因子的空间变率分析
3.1.4 与夏季风风向一致的河谷水分分析
3.2 气候特征的地形效应
3.2.1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3.2.2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2.3 地形剖面的降水、气温分布
3.2.4 降水、气温等值线的地形分析
第四章 通道作用下的植被生态效应
4.1 水汽通道作用分析
4.1.1 通道作用
4.1.2 水汽通道分析
4.1.3 水热通道作用的植被响应
4.2 植被对水汽通道的响应
4.2.1 生物种类异常分布
4.2.2 植被生产力总体分布
4.2.3 植被生产力敏感因子分析
4.3 植被生产力对水热因子的空间响应
4.3.1 不同植被类型生产力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4.3.2 同一物种生产力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4.3.3 单一气温或降水条件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第五章 阻隔作用下的水热时空变化
5.1 气候因子空间格局与阻隔作用
5.1.1 主要气候因子的区域差异
5.1.2 基于PRISM模型的降水、气温空间格局
5.1.3 太阳总辐射空间化与空间格局
5.2 基于排列熵的气候复杂性度量
5.2.1 研究区气候特征
5.2.2 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背景
5.2.3 气候复杂性度量及地理解释
第六章 阻隔作用下的植被生态效应
6.1 植被特征及环境因子辨析
6.1.1 植被特征
6.1.2 植被指征选择
6.1.3 植被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6.2 植被时间异质性及其成因
6.2.1 EVI的年内变化及分析
6.2.2 干、雨季EVl的地域差异及辨析
6.2.3 敏感时段EVI空间格局及解析
6.3 植被空间异质性及其成因
6.3.1 植被特征空间变异性
6.3.2 植被及环境因子的水平梯度
6.3.3 植被及环境因子的垂直梯度
第七章 “通道—阻隔”作用实证
7.1 通道作用下的澜沧江河谷
7.1.1 澜沧江河谷系统分段方案
7.1.2 澜沧江各段空间变异特征
7.1.3 澜沧江河谷半变异特征
7.2 阻隔作用下的滇南地区
7.2.1 区域分异问题的求解途径
7.2.2 SOFM网络模式
7.2.3 网络分类及其地理解释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