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材料求索与感悟 我的论文选评:献给热爱混凝土事业的人们

求索与感悟 我的论文选评:献给热爱混凝土事业的人们

求索与感悟 我的论文选评:献给热爱混凝土事业的人们

定 价:¥98.00

作 者: 廉慧珍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009918 出版时间: 2015-06-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44 字数:  

内容简介

  《求索与感悟·我的论文选评-献给热爱混凝土事业的人们》一书纵贯廉慧珍教授的学习经历、毕业后从业的辗转、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以及退休后在工程实践中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包括四个部分:“走出初级阶段研究的过程”、“想创新,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推广和反思”、“思维方法与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共选择54篇有代表性的学术与科技论文,介绍当时发表的背景,用现在和认识和观念加以评述,指出当时认识的局限和不足及错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观点鲜明,反思坦诚。从每一篇论文都能让读者纵观建材行业半个世纪来的发展概况,对今后建材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本书的结束语中,廉慧珍教授没有再对全书做什么结论,只使用了20页的文字提出了若干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实属罕见,具有前瞻性,对当前和未来科技研究及学科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

作者简介

  《求索与感悟·我的论文选评-献给热爱混凝土事业的人们》一书作者廉慧珍,清华大学教授。1933年11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专业。1994年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材研究所退休。曾负责海军后勤部委托进行“1000号混凝土”的研究;参加国家教委项目“天然沸石岩资源化的研究”,重点负责其中“沸石岩在水泥中作用机理的研究”;参加沸石岩轻骨料和沸石岩发泡混凝土的研制;负责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身)项目“结晶态铝硅酸盐胶凝物质活性机理的研究”和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水泥浆体微结构和宏观行为的关系及其定量分析》;曾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燃煤固硫渣制建材的研究”的技术负责人并主持和负责其子专题“燃煤固硫渣制水泥的研究”,分别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表彰;主持和负责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固硫渣资源化”的研究。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世纪以来,曾作为主要执笔人参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公路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设计规范》及国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等的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译著有《建筑材料化学》《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基础》《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可见与不可见裂缝》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走出初级阶段研究的过程
一、对沸石凝灰岩在水泥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论文之一 沸石岩在水泥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论文之二 MORPHOLOGY OF INTERFACE BETWEEN ZEOLITE-TUFF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论文之三 CEMENT PASTE / ZEOLITE-TUFF BOND
论文之四 EFFECT OF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REACTIVITY OF ZEOLITE-TUFF USED AS BLENDING MATERIAL FOR PORTLAND CEMENT
论文之五 沸石岩火山灰活性的研究
二、啃一下别人啃剩下的硬骨头
论文之六 MECHANISM OF HYDRATION OF BLENDED CEMENT——I.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Mineral Powder on Cement Used in Mortar or Concrete
水泥浆体微结构与宏观行为关系的研究及定量分析研究工作报告
论文之七 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的定量分析及其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水泥浆体微结构与宏观行为关系的研究及定量分析
第二部分 想创新,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选这部分论文的理由
二、循环流化床燃煤脱硫技术的优势及其废渣资源化的依据和攻关成果
论文之一 因势利导,利用流化床脱硫燃煤含硫废渣
论文之二 固硫渣中硫的形态与特性
论文之三 沸腾炉燃煤固硫渣活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论文之四 固硫渣中的SO3对水泥的调凝作用
论文之五 固硫渣对水泥中过量SO3作用的抑制
论文之六 流化床燃煤固硫渣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可行性
论文之七 固硫渣双掺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复合效应
论文之八 对固硫渣中的碱、SO3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评价
论文之九 火山灰质材料活性的快速评定方法
第三部分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推广和反思
概述
论文之一 高效能混凝土(HPC)
论文之二 高效能混凝土实现的可行性——国内外HPC材料研究现状及问题
论文之三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Ⅰ.原材料和配合比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论文之四 无防冻剂的高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研究和实践
论文之五 国内外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应用现状
论文之六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评价方法
  论文之七 养护温度对低水灰比的掺粉煤灰外加剂砂浆强度增长的影响
论文之八 高性能胶凝材料的实验研究之一——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性能胶凝材料
论文之九 高性能胶凝材料的实验研究之二——FK系列高性能水泥的性能及其检测
论文之十 高性能胶凝材料中石膏的优化
论文之十一 高性能混凝土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应用研究的工程试点裂缝控制
论文之十二 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
论文之十三 对“高性能混凝土”十年来推广应用的反思
论文之十四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反思
第四部分 思维方法与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
一、关于思维方法和观念
论文之一 水泥基复合材料科学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论文之二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系统分析
论文之三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一 ——打破专业藩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论文之四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二——传统思维和从众思维对混凝土技术进步的影响
论文之五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三——再谈从众思维
论文之六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四——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使用
论文之七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五——性能检验表现的差异缘于对变化了的材料使用了不变的方法
论文之八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之六——混凝土工程中的分解论和整体论
论文之九 面对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二、关于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的思考
论文之十 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论文之十一 外加剂和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系
论文之十二 砂石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论文之十三 矿物掺和料由谁掺好?
论文之十四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之一——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论文之十五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之二——关于当代混凝土配合比要素的选择和配合比计算方法的建议
论文之十六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之三——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中原材料密度的问题
论文之十七 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兼谈如何认识和编制及使用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关于回弹法和混凝土强度的关系问题
论文之十八 质疑“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附件:文恒武、魏超琪:对“质疑‘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一文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论文之十九 对文恒武、魏超琪二位同志《对“质疑‘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一文中几个问题的看法》的讨论
四、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
论文之二十 中国混凝土向何处去?——写在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成立之际
论文之廿一 谁对工程质量负责?
论文之廿二 对建材利废观念和行为的思考
论文之廿三 解决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根本途径——变革混凝土工程的生产关系
论文之廿四 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关系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结束语 我还有什么问题希望研究?
附录 廉慧珍论文选评《求索与感悟》编者按
科学求真 高层建瓴——写在廉先生《求索与感悟》出版之际-梁文泉
耕耘不懈的恩师益友——回顾与廉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陈恩义
路漫漫兮其修远——读廉老师《求索与感悟》感言-江加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写在《求索与感悟》出版之际-宋少民
我向您致敬——真正的行业领军人物和值得敬佩与追随的老师-李玉琳
平实求真 厚德载物——读廉慧珍老师《求索与感悟》有感-韩小华
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师海霞
我认识的廉老师-郭保林
科学的诚实-杨雄利
致广大而尽精微-张大康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