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依宪治国专题研究

依宪治国专题研究

依宪治国专题研究

定 价:¥46.00

作 者: 祁建平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64441 出版时间: 2016-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字数:  

内容简介

  “依法治国”是当下中国法治的具体表达,但法治具有“思想”、“价值”、“手段(方略)”、“结果(状态)”等多维性。祁建平著的这本《依宪治国专题研究》开始即从思想维度对“法治”进行了概览回溯,以为展开讨论宪治之铺垫,毕竟宪治的大背景是法治。之后,本书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一命题简化为“法治始于宪治”,阐述了宪法是“法中之法”,“徒宪不足以自行”,并对中西之“良宪”论述进行介绍分析。鉴于“私产保护”问题易被忽略,本书从“私产保护”的宪治价值、制度配套、立法完善与司法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一思路,本书从宪治视角论述了“有限政府”及其必须遵循的行政合法性原则,将“听证”作为权利制约权力的路径之一加以剖析,也论及了我国反腐治权的软肋—国际反腐合作。宪治的核心制度设计当为宪法监督(违宪审查,必须探寻本国的“经典”;作为例证,也介绍了意大利和法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最后,本书探讨了宪治下的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问题,论及了司法公正、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弱势群体(以刑事被告人为样本)的人权保障问题。

作者简介

暂缺《依宪治国专题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专题 法治思想的源与流
第一节 法治思想的历史源头
一、古希腊的法治思想
二、古中国的法治思想
第二节 法治思想的流变轨迹
一、西方法治思想流变的历史轨迹
二、中国法治思想流变的历史轨迹
第二专题 依宪治国的地位与要件
第一节 依宪治国的地位
一、宪法的属性
二、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依宪治国在法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依宪治国的要件
一、依宪治国的形式要件:行宪
二、依宪治国的实质要件:良宪
第三专题 依宪治国实体论(一)——私产保护
第一节 私产保护的公法价值
一、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二、私有财产权是人权的屏障
三、“私产入宪”与维护依宪治国密不可分
四、“私产入宪”是权利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
五、转型时期“私产保护”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依宪治国下的“私产保护”
一、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的宪法表达
二、我国现行宪法私产保护条款之不足
三、“平等保护”原则与“特殊问题”
四、限制行政权力与放宽“私企管制”
五、“私产保护”的部门法完善
六、“私产保护”的司法救济
七、培育尊重私产的观念
第四专题 依宪治国实体论(二)——有限政府
第一节 有限政府与权力制约
一、“有限(无限)政府”概说
二、有限政府的思想渊源
三、“有限”之因源于“无限”之弊
四、权力属性与权力制约
五、制约权力的手段和路径
第二节 有限政府与行政合法原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的内涵
二、“权力有限”意识与行政合法原则
三、行政许可与信息公开
四、打造“有限政府”任重道远
第三节 作为权利制约权力路径的“听证”
一、听证制度概念
二、我国现行听证制度及其价值
三、行政听证制度的一般原则
四、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路径
第四节 反腐治权的国际合作
一、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背景和意义
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内容和特点
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局限与衔接缺失
四、国内立法衔接与制度配套
第五专题 依宪治国实体论(三)——司法
第一节 依宪治国中的司法公正
一、依宪治国引导下法治社会的特征
二、依宪治国下司法公正的功能定位
三、司法公正必备条件
四、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五、司法公正的切入点
第二节 体制内的司法改革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司法改革
二、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
三、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
四、正当程序下的“公正”
五、司法改革的渐进性
第三节 刑事被告人平等权的司法保障
一、“重公轻私”法律传统下被告人弱势地位
二、被告人应为刑诉中心并被平等对待
三、保障被告人平等地位的公法意义
第六专题 依宪治国程序论——宪法监督
第一节 依宪治国必需的制度支撑
一、宪法监督(违宪审查)制度
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三、宪法实施的公民参与和党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 宪法监督及其模式
一、依宪治国原则与宪法监督的必要性
二、现行宪法监督的不足之处
三、议会监督模式的理性审视
四、欧美经典模式不能简单照搬
五、审查室和规划室尚需建设
第三节 “他山之石”——意大利宪法法院模式
一、意大利宪法概述
二、违宪审查的法定机构及其组成
三、违宪审查的工作机理
四、意大利违宪审查制度特点和启迪
第四节 中法宪法监督(违宪审查)比较
一、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
二、赖以建立的法理依据比较
三、宪法监督机构性质比较
四、宪法监督职能内容比较
五、两种模式的实效比较
六、建立我国的“宪法委员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