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中国宪法序言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陈玉山 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447474 出版时间: 2016-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对于一个在中国大学里教授宪法学的教师来说,什么是中国宪法学迄今仍然是一个不能不解答,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又很难让人非常自信地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虽然,中国宪法学需要从世界各国,尤其是那些宪政发达国家的宪法实践和宪法理论中汲取经验教训和思想资源,但是它若要有资格成为一门为中国人自己的宪政事业作出贡献的学问,它理应是在研究中国人自己面临的特殊宪法问题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学问。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宪法序言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论题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论题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一、 国内研究状况
二、 国外研究状况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基本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架构
第二章宪法序言的由来与构造
第一节宪法序言的产生与演变
一、 宪法序言的概念
二、 宪法序言的产生
三、 宪法序言的演变
第二节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及逻辑结构
一、 宪法序言的内容构成
二、 宪法序言的逻辑结构
第三节宪法序言的语句构成
一、 事实性陈述语句
二、 规范性陈述语句
三、 两种语句的关系
第三章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法
第一节比较法视野下的根本法
一、 实在法意义上的根本法与超实在法的根本法
二、 作为宪法的根本法与作为宪法之一部分的“根本法”
三、 形式意义上的根本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根本法
四、 可以司法适用的根本法与不可司法适用的根本法
第二节我国学界的见解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我国宪法序言中的根本性规定
一、 关于该论题的比较法考察
二、 我国学界对该论题的探讨
第四节规范宪法学的立场与观点
一、 立场的重要性及事实论的谬误
二、 规范主义的立场
三、 规范主义的论证思路与见解
第四章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第一节宪法序言法效力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宪法序言法效力的比较法分析
一、 美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二、 德国基本法序言的法效力
三、 法国宪法序言的法效力
四、 日本宪法前言的法效力
五、 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与司法实践状况
第三节我国学界的各种观点及其论证结构
一、 全部无效说
二、 全部有效说
三、 部分有效说
四、 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及本书的论证思路
第四节探究序言法效力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一、 效力乃规范的本质属性
二、 序言中的“事实”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五节序言法效力的规范主义界说
第五章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性质
第一节比较法视野下的国家任务
一、 国家任务在宪政史上的演变
二、 国家任务的实在法比较分析
三、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任务的规定
第二节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目的
一、 国家根本任务从属于国家目的
二、 建构我国国家目的的必要性
第三节国家根本任务与公共利益
一、 公共利益及其宪法化
二、 作为公共利益的国家根本任务
第四节国家根本任务的法效力
一、 国家根本任务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二、 国家根本任务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第六章宪法意识形态与宪法实施
第一节宪法实施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
第二节宪法意识形态的构造与规范属性
一、 意识形态及其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达形式
二、 宪法意识形态与执政党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 关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范主义性质
四、 宪法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属性
第三节宪法实施的政治与法律双重性质
第四节作为国家统合原理的宪法意识形态
第七章认真对待“阶级斗争条款”
第一节两种对立性解读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一个已经死亡的条款
二、 一种分享根本法荣光的规定
三、 规范主义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规范内涵与立法目的
一、 规范内涵
二、 立法目的
第三节宪法界限
第四节效力表现形式
第五节限缩解释的必要性
第八章何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节“根据宪法,制定法律”仅仅是个修辞吗
第二节全国人大在宪法之上,还是之下
第三节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形式性理由
第四节宪法作为立法根据的实质性理由
第五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立法者的宪法义务
第九章宪法序言与“看不见的宪法”
第一节宪法序言奠定宪法的政治法基调
第二节宪法文本只是宪法整体的显在部分
第三节却伯的“看不见的宪法”思想及其启示
一、 为何从文本转向“看不见的宪法”
二、 “看不见的宪法”为何不同于不成文宪法
三、 如何才能显现“看不见的宪法”
四、 “看不见的宪法”对我国宪法学的启示
第四节探视“看不见的宪法”的宪法序言之窗
一、 政治权力事实与“看不见的宪法”
二、 政治运行实态与“看不见的宪法”
三、 把握“看不见的宪法”的规范主义进路
四、 勿因“看不见的宪法”而轻慢宪法文本
第十章关于所谓“更为妥当”的宪法序言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