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子部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定 价:¥36.00

作 者: 金妍妍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8720218 出版时间: 2015-12-01 包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字数:  

内容简介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荀子思想集先秦百家思想之大成。荀子学说深刻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先秦各家的思想精华,重新构建出先秦儒家“群居和一”的社会伦理思想体系。荀子社会伦理思想不仅解决了“礼崩乐坏”的时代文化秩序重构的问题,而且为秦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国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伦理思想在百家争鸣中不断传承与新。夏商“尊神而率民”、西周“制礼作乐”、春秋“礼崩乐坏”是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王室衰微,各路诸侯期望以“实力”相争,定鼎天下。士不断崛起,社会层级的流动加剧。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历经着空前长期、大规模、根本性的变革是荀子思想的现实背景。经过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诸子百家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纷纷针砭时弊、书立说,这成为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思想背景。荀子“群居和一”理念即人之“群”何以“和”的问题。荀子运用“人生不能无群”“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君者“能群”、君者“善群”等命题诠释群的伦理内涵与理想境界。荀子认为“群”的理想境界是“和”。“群居和一”是荀子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谐之境。天人论、人性论与认识论是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关系中,“人”居于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天人之学是为荀子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的政治哲学。人性论是荀子社会伦理的又一哲学基础。人性论阐释了性与心的关系、性伪之论与善恶之辩、性恶论与“群居和一”的关系。同时,荀子着力从认识论的视角阐释“解蔽”与“正名”,解析“蔽塞”“正名”与“群居和一”思想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治是实现“群居和一”社会理想的治世方略。苟子构建了以礼义为本源,以隆礼义、行法乐的制度设计,以及以善政之道、富国之道、仁者之兵为实践路径的礼治思想体系。荀子认为“和则一”是“群居和一”的理想境界。荀子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以分则和”“和则一”三个角度诠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荀子重构了“群居和一”社会伦理体系,这凸显人类永恒的“和谐”主题。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金妍妍,女,汉族。河南潢川人,1980年生。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伦理学专业,哲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讲师。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荀子其人其学
二、研究现状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可能的创新点及难点
五、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的渊源
一、历史背景
(一)殷商:“尊神而率民”
(二)西周:“制礼作乐”
(三)春秋:“礼崩乐坏”
二、现实背景
(一)兼并战争频发
(二)群而无分,礼废乐坏
(三)王制遂灭,士之崛起
三、思想渊源
(一)先秦诸子社会伦理思想概述
(二)“群居和一”社会伦理之演进
第三章 “群居和一”的概念辨析
一、“群”
(一)人生不能无群
(二)何谓理想之“群”
(三)荀子之“群”的启示
二、“和”
(一)“和”之渊源
(二)诸子之“和”
(三)荀子之“和”
三、“群居和一”
(一)诸子的和谐构想
(二)“群居和一”与“礼”
(三)“群居和一”与“法”
第四章 “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天人论
(一)天人之别
(二)天人之际
(三)天人能参
二、人性论
(一)性与心
(二)性伪之论与善恶之辩
(三)性恶论与群居和
三、认识论
(一)解蔽
(二)解蔽之利弊
(三)荀子之正名
(四)正名之反思
第五章 和则一:“群居和一”的理想境界
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二)不天其生,不绝其长
(三)天人相分
二、“义分则和”
(一)“义分则和”之因
(二)“义分则和”之质
(三)“义分则和”的价值
三、“和则一”
(一)差等和谐
(二)分配和谐
(三)礼乐和谐
第六章 礼治:“群居和一”的治世方略
一、礼义者,治之始也
(一)礼的原生形态:尧舜禹时期及夏商周之礼
(二)礼的次生形态:孔孟之礼
(三)礼的再生形态:荀子之礼
二、隆礼义,行法乐
(一)隆礼义
(二)礼与刑
(三)美善相乐
三、善政之道
(一)为君之道
(二)君臣之际
(三)君仪民景
四、富国之道
(一)足国之道
(二)何以“足国”
(三)足国裕民的启示
五、仁人之兵
(一)何谓“议兵”
(二)仁人之兵
第七章 “群居和一”思想体系的现代价值
一、历代荀学之定位
(一)孟、荀并称到崇孟抑荀
(二)极为偏颇到全是申韩
(三)隐而不显到复兴荀学
(四)排荀与尊荀
二、学术价值
(一)儒者与非儒之辩
(二)“群居和一”社会伦理的学术价值
三、实践价值
(一)“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二)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