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查的定性方法和技术及病害防治

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查的定性方法和技术及病害防治

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查的定性方法和技术及病害防治

定 价:¥80.00

作 者: 徐邦栋 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3217358 出版时间: 2016-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字数:  

内容简介

  《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查”的定性方法和技术及病害防治》系统地阐述了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防治工作在“轮廓勘察”阶段中作者的做法、内容以及结合具体条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区别对待,以满足工程建设的总工期及运营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作者“轮廓勘察”的概念(其在生产建设中为首要的作用)是突出具体条件、区别对待,必须按个别设计进行;它不同于当前国内外的做法和认识,而且需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地质结合工程为主才能满足要求,尤其要掌握1984年以后应用卫星定位观测全球“板块运动”所反映的地壳运动的规律。书中反映了作者六十年来以铁路工程为主的工作实践,供从事山坡病害防治工作的同行参考,共同努力改变当前路基病害防治落后的被动局面。

作者简介

暂缺《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查的定性方法和技术及病害防治》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概论
第1章 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轮廓勘察的主要工作
1.1 轮廓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彼此之间的相关性
1.1.1 从宏观地形、地貌上寻找形成当地山体成山至今的构造格局
1.1.2 从组成山坡岩土的岩性分布找生成病害的类型、性质、所在部位和可能发展的范围
1.1.3 从组成山坡岩土的结构构造找当地山体成山至今的力学地质构造裂面并进行坡体分析
1.1.4 综合分析当地各种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找地下水的分布与变化,是山坡病害定性中的主要工作
1.2 轮廓勘察阶段利用地形地貌的各种迹象对山坡病害定性的方法和技术
1.2.1 以地形为主找出设施所在山体与山坡病害有关的构造格局
1.2.2 在地形上找出当地的构造格局
1.2.3 从工点微地貌形态(主要指变形形迹)找山坡病害当前所处的稳定阶段、规模和可能的发展
1.3 轮廓勘察阶段从组成山坡的地层岩性分布格局对山坡病害定性的方法和技术
1.3.1 从组成山坡地层岩性在成因上及相对软弱岩土的分布规律,找其与山坡病害之间的关系
1.3.2 从各类软弱环节处岩土的不同变形规律及其与相关围岩破坏的关系中,找山坡病害的类型、性质、规模、转化和可能发展的范围
1.3.3 地层岩性是组成山坡的材料,也是确定山坡病害发育与否及类型的基础
1.4 轮廓勘察阶段从组成山坡的岩土结构和用力学地质构造裂面配套分析,两者核实山体构造格局对山坡病害定性的方法和技术
1.4.1 结构构造是谷坡发育和演变的基础,即是形成山坡病害临空面的根本条件
1.4.2 力学地质构造裂面的实测与配套
1.4.3 结构控制的病害类型和构造控制的病害范围均与体内水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
1.4.4 结构构造与地下水分布及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地下水的分布及变化是山坡病害生成的基本条件和因素
2.1 体内水的类型和对山坡病害稳定的不利作用
2.1.l 岩土中不同形态的水对山坡稳定的不利作用
2.1.2 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及其分布在山坡中的部位
2.1.3 各类体内水对山坡稳定的作用 ”
2.2 综合判断与当地山坡病害有关的地下水分布及变化的方法和技术
2.2.1 从与工点所在山坡有关的区域地形范围内,勘察和概估有关可能补给山坡病害的地下水量、补给方式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病害类型和规模
2.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基岩层面之间的关系是首要因素
2.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格局在区域地形与地下水分布及变化之间的关系
2.2.4 坡体内存在受水作用后强度降低的软弱环节,其分布和变形类别是形成病害体破坏的类型、性质、范围、规模和今后发展趋势(包括类型的转化)等的基本控制条件
2.3 山坡病害多发生在岩土持续松弛导致体内水向其汇集的地段
2.3.1 结合水泉、湿地、不同植被的分布与“当地区域地形”、“构造格局”、“软弱环节”三方面判断地下水的性质
2.3.2 影响当前山坡稳定的地下水分布及今后在工程使用年限内地下水分布可能变化的主要条件和因素
2.3.3 高大宽阔的山坡在持续松弛后,因导致地下水向其汇集的水量增多易生成山坡病害
2.4 防治山坡病害应选用持续减少危害稳定的地下水作用为根治措施
2.4.1 对地下水集中危害山坡稳定的地段,应采用综合措施将水引出排走
2.4.2 长轴山梁外侧“内弧形”(凹入)山坡前的洼地地段所堆积的盖层或人工填筑体的体内水要事先处治
2.4.3 雨季后期出现的大型或巨型滑坡,在建成截断或排走补给深层滑带的地下水工程发挥作用后,才达到根治该病害的目的
第3章 轮廓勘察对山区山坡病害定性的技术要求
3.1 “绕避”连续大中型山坡病害区和巨型病害工点(包括迁移和改变生产设施的布置)的条件
3.1.1 为使具有不问断、连续性、长距离交通的通道及输水或油等的管道设施不受山坡病害危害,所采用的“绕避”措施适宜的场合和选用的各个主体工程所依据的主要条件
3.l.2 “改变设施系统中一些组成单元的布置”措施的使用条件
3.2 防治高陡坡体松弛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及其使用条件
3.2.1 “减重”措施是防治高陡山坡因松弛产生大中型山坡病害的主体工程之一,对不同病害类型有各自相应使用条件的不同要求
3.2.2 加强“地表排水系统”的各种措施,是减少雨雪和地表水渗入松弛坡体内,必不可少的防治山区山坡病害的工程
3.2.3 “压浆”、“焙烧”、“电法加固”等措施在防治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中对高陡坡体松弛的有关作用
3.3 直接抗御山区大中型山坡病害作用力的各种加固和支挡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3.1 刚性的护坡类、护墙、支挡墙、锚杆挡墙等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3.2 群锚、锚杆(锚索)的地梁和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等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3.3 抗滑挡墙(包括沉井挡墙)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3.4 钻孔抗滑桩排、钢花管注浆微型桩群、预应力锚索挖孔抗滑桩排(包括预应力多锚索挖孔抗滑桩排)等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3.5 防御塌和崩危害的明洞(包括挡渣棚)、抗滑明洞类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4 各截、疏、排危害山坡稳定的地下水(包括降低水位)工程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4.1 截断补给危害山区山坡稳定的体内水的方法和各拦截地下水工程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4.2 采用疏干危害山区山坡稳定的病害体内水之各工程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4.3 导走危害山坡稳定的体内水各种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4.4 处治坡面和边坡病害范围内含水岩土的各种疏水措施的特性及其使用条件
3.5 轮廓勘察的目的在能找到确定“线路是否改线”和不改线时,防治山区山坡大病害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方案比较)各自所需的可靠依据,供决策者使用
3.5.1 按当前不同生产建设项目处治山区山坡大病害的工作顺序和任务要求,在结合现状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对病害能正确定性的(包括防治措施)相应“依据”
3.5.2 对不同生产建设项目从当地区域宏观地貌上如何判断和找到山区山坡病害各个主要地质条件的轮廓和依据(包括工点所在山脉的生成与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
3.5.3 在地质轮廓勘察阶段从外貌上具体判断坡体稳定性的依据(包括作者从由宏观至微观在现场的具体工作方法和过程)
第4章 轮廓地质勘察期对山区大中型病害如何定性、处治和决策的实例
4.1 “北京市门头沟戒台寺病害区”在轮廓地质勘察期确定病害性质、整治原则和分期施工的主体工程、根治工程、辅助措施、预案等的依据和效果
4.1.1 自然与地质条件和处治任务
4.1.2 从地层岩性和矿层的分布与病害的关系分析病因、性质与持力层的特点
4.1.3 在轮廓地质勘察的前3—4天内如何完成对病害的定性和处治决策
4.2 “鹰(潭)一厦(门)铁路K365破碎岩石滑坡”在轮廓地质勘察期怎样确定病害性质、整治原则以及分期决策相应的主体工程、根治工程、辅助措施、预案等的依据和效果.
4.2.l 概 述
4.2.2 在轮廓地质勘察的数日内是怎样有依据的确定该工点的病害性质
4.3 云南省昆(明)一曼(谷)高等级公路元(江)一磨(黑)段通关以南“自曼干河(永马大沟)左岸:K333+300逆河北上,跨K333+955桥顺曼干河右岸南下至K337+328间”,在施工期间的轮廓地质勘察,是如何对该段山坡病害进行定性、处治和决策的
4.3.1 概 述
4.3.2 自跨K333+955桥后至K337十328大沟间沿曼干河右(西)岸顺流南下,对该西岸山体在公路施工期的各主要堑坡病害处是以力学地质构造裂面配套分析等办法为主,于轮廓地质勘察短期内对山区山坡病害具体定性、处治和决策下断语的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