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走读周有光(修订本)

走读周有光(修订本)

走读周有光(修订本)

定 价:¥69.00

作 者: 陈光中 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丛编项: 走读历史名人系列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5407920 出版时间: 2017-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传主周有光(1906—2017),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成就斐然、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他的一生,历经了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历史。他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无论他生命的长度、成就的高度、思想的广度和影响的深度,都堪称中国学术史上的奇迹。他是资中筠、葛剑雄、黄永玉、易中天等众多名人共同尊崇的智慧大家…… 这是一部构思精巧、史料珍贵、与众不同、图文并茂的周有光传记。作者十年磨一剑才得以写就本书,经传主周有光先生生前亲自审阅并为书名题字,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陈光中 1949年9月生于大连;1966年随父母迁京,就读于北京八十中学。当过学生、插队知青、铁路养路工人、蒸汽机车技术员、计算机工程师、文字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干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插图。著述颇丰,包括:长篇传记《侯仁之》、《走读鲁迅》、《走读周有光》,以及《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共八册)、《北京胡同》、《走读京城角落》、《走读京城人物》,等等。部分作品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出版。

图书目录

自序
一 初识周有光/1
说来自觉汗颜: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我对“周有光”竟是一无所知。
我最先认识的,是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
二??常州 :礼和堂/23
周有光用朗诵一般的语调,慢悠悠地说:“我是生在常州,长在苏州,读书在上海,一步一步离开家乡……”
三??常州 :青果巷/37
巷里行人稀少,偶尔有蒙着雨披骑自行车的人匆匆驶过,车轮在青石板的路面上划出两波长长的水花。屋瓦黝黑,粉墙湿润,这时的青果巷,真是韵味十足。
四??常州 — 苏州:中学时代/53
那里迁来了一所私立学校,名为“乐益女子中学”。再不久,这女校的校主一家也搬过来了……不过,时常路经此地的周有光,对这些并未在意。他毫无预料,自己未来一生的命运,竟然会同这家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五??上海 :从圣约翰到光华/69
一辆独轮车,载着周有光和他的行李在田野上缓缓而行,跨过了九百年的文化时空,最后抵达圣约翰大学那华丽的校园,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神奇画面。
六??苏州 — 上海:九如巷与吴淞口/87
此时的“张家二姐”已是一个成熟美丽的少女,周有光心中渐渐萌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七??上海 — 杭州 :温柔的石堤/103
周有光与张允和的“爱情三部曲”进入高潮阶段,在之江大学也已经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有一次,周有光那六十多岁的母亲居然也特地到杭州来了。
八??上海 ─ 苏州:乌鹊桥弄/123
怪不得叶圣陶说,九如巷的四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周有光自打娶了张允和,就有享用不尽的幸福。那幸福有时来得很意外而又恰到好处,似乎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九??重庆:观音岩荫庐/141
在飞机轰鸣炸弹横飞的重庆,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经历生死的考验。抗战期间,有为抗击外寇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也有为保障后方稳定而默默工作的人们,周有光他们便属于后者。
十??重庆:唐家沱/161
小和若在,也会长成窈窕淑女、也会嫁为人妻、也会有自己的子孙,屈指算来,如今也应是82岁的年纪了。然而,一个幼小的生命,就在6岁那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十一??成都:华西坝/179
入川时是二十件行李,七个人……出川时只剩了五件行李,四个人。八年,就这样熬过来了!
十二 上海:东照里/197
经八年离乱,张家十姐弟再次团聚。他们去照相馆拍了好多照片,有四姐妹的,有十姐弟的,最辉煌的一张,是十姐弟及其“家属”的大团圆。
十三 北京 :沙滩后街/219
这真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幽默”。周有光喜好钻研字母,可做梦也没想到几个字母竟会闯下如此大祸,连累了妻子,也害苦了自己。
十四 北京 :《汉语拼音方案》/237
据周有光统计,从新中国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改会收到各界人士寄来的“文字”方案竟超过三千个。他说:“这是中国特有的爱国现象。”
十五 北京 :风暴乍起/259
正所谓“祸从口出”。那天,不知是什么原因挑动了倪海曙的雅兴,随口吟了一句:“伊凡彼得斯大林”,常患“多语症”的周有光在旁边应声而和:“秦皇汉武毛泽东。”……这下周有光名正言顺地进了“牛棚”。
十六 宁夏 :西大滩/275
周有光独自在西大滩那个无人知晓的土坯房里度过了他的64周岁生日。多年没有经历单身汉的生活了,他还需要慢慢适应。
十七 北京 :从沙滩到后拐棒/297
从工作状态变为休闲状态,作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用笔写字变为用电子打字机打字,作为工作形式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十八 “朝闻道,夕死可矣!”/317
他不过是在“说真话、不说假话”的基础上,坚持讲事实,讲常识,讲逻辑。如此“三讲”,应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附录一 周有光年谱简编/338
附录二 周有光部分著作书目/342
后记/345

插图索引/34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