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集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

定 价:¥65.00

作 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著,[意] 马可·贝波里蒂(英) 罗伯特·戈登 编,索马里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687353 出版时间: 2019-03-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1961—1987年间,普里莫·莱维接受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本书两位编者精选了其中36篇采访,编录成这本《记忆之声》。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莱维一生的轨迹,呈现出“幸存者”“作家”“化学家”“政论家”“犹太人”等多面向的莱维。在书中,他谈到从奥斯维辛返家后,自己迫切地想要讲述集中营的故事,享誉全球的“奥斯维辛三部曲”就在莱维与他人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谈到自己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和诗歌创作,拥抱技术的同时,莱维对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抱有信心。在奥斯维辛40年后,莱维认为战争的阴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莱维积极地介入离散犹太人与以色列的问题,终其一生,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莱维作品”系列还包括《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他人的行当》《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扳手》《休战》《若非此时,何时?》《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 1961—1987》《与你们交谈的我:莱维、泰西奥谈话录》等。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 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曾评价说:“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图书目录

前言(罗伯特·戈登)
“我是一头半人马”(马可·贝波里蒂)
编者的话

第一部分 来自英语世界的采访
杰梅茵·格里尔与普里莫·莱维的对谈(1985)
一个被他的技艺拯救的男人(1986)
普里莫·莱维在伦敦(1986)
谈话中的普里莫·莱维(1987)

第二部分 生活
记忆的小剧场(1982)
都灵(1980)
登山(1984)
化学(1983)
科学的邪恶力量(1987)
诗歌与计算机(1985)
我,老了吗?(1982)

第三部分 作品
《休战》(1963)
科幻故事1《自然故事》(1966—1971)
科幻故事2《形式的缺陷》(1971)
《元素周期表》(1975)
《扳手》(1979)
《寻根》(1981)
《若非此时,何时?》(1982)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1986)

第四部分 文学与写作
一种神奇的必然性(1972)
与普里莫·莱维对话(1979)
为一份学术论文做采访(1981)
邂逅普里莫·莱维(1981)
一场名为弗朗茨·卡夫卡的袭击(1983)
普里莫·莱维(1984)
本质的和多余的(1987)

第五部分 奥斯维辛和幸存
圆桌:关于犹太人的问题(1961)
自我采访:《这是不是个人》后记(1976)
回到奥斯维辛(1982)
记忆的责任(1983)
词语、记忆、希望(1984)

第六部分 犹太教和以色列
某种程度上的犹太人(1976)
对普里莫·莱维的采访(1979)
上帝和我(1983)
普里莫·莱维:贝京应该下台(1982)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198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