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电子商务周期与效率:基于时间集合数据的动态离散选择模型估计

周期与效率:基于时间集合数据的动态离散选择模型估计

周期与效率:基于时间集合数据的动态离散选择模型估计

定 价:¥40.00

作 者: 李委明 著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830350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字数:  

内容简介

  首先,本书从“r期状态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数据,得到了“单期状态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分析解,从而解决了由于时间跨度r存在而不能使用传统模型方法的问题。其次,本书对二维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开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矩阵开方可能存在“wei一性”和“存在性”的很多细节结果。最后,通过对间接估计量和直接估计量的比较,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个角度得到了与一般直觉不一致的结论。

作者简介

  李委明,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年进入我院工作。他已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Economics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主要研究涉及非参数估计,微观理论计量,因子模型,金融计量等多个领域。

图书目录

目录

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文献综述

12实际问题提出

13解决方案

14创新与贡献

15本书结构


2模型框架与数据结构

21模型框架

22拉斯特方法

23霍茨—米勒方法

24离散模型的矩阵估计

25数据结构与估计困境


3简约模型中的非参数估计和识别

31问题引出

32非参数识别的推导与证明

33非参数估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4二阶随机概率矩阵的求根

35二阶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动态迁移

36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求根图示

37随机概率转换矩阵的识别性

38非参数估计与最大似然法估计的比较


4集合数据与非集合数据估计的效率比较

41问题引出

42一维案例的分析解演示

43二维案例的数值解演示

44简约模型程序模拟结果

45结构模型程序模拟结果

46一般性数据缺失估计


5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51总体评述

52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一篇管理变革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管理变革的研究对象——关于管理的普适性概念

11走出管理概念的“丛林”

12有关管理的一个普适性定义

13管理的概念模型


2管理变革的分析模型——金字塔参数体系

21关于管理学体系的文献综述

22一个关于管理现代化研究的参数模型

23管理学体系的金字塔参数模型


3管理变革的比较基准——工业化中后期的管理

31管理阶段的划分依据——文献综述

32工业化时代管理的发展

33系统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篇21世纪的管理环境——智能互联时代

4管理环境的研究方法及时代命名

41管理环境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42时代巨变共识与“时代新概念丛林”

4321世纪时代特征及其命名的理论思考


5人类社会的智能互联时代

51广泛的智能互联现象

52智能互联是推动生产方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耦合动力

53智能互联大趋势


6企业面临智能互联的机遇和挑战

61智能互联时代企业的宏观环境特点

62智能互联化提供的机遇

63组织面临智能互联化的严峻挑战


第三篇智能互联视角下的管理对象


7管理对象的认识论和研究方法

71管理对象认识论

72管理对象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参数


8智能互联环境下的管理对象

81经济分系统的特点

82技术分系统的特点

83社会分系统的特点

84生态分系统的特点

85治理分系统的特点


第四篇智能互联管理变革动向与经验


9智能互联环境下经营战略和经营模式的变革

91合作共赢的主流价值导向

92智能互联主导战略决策及实施

93创新商业模式


10智能互联环境下组织体制的变革

101智能互联化推动企业制度的变革

102智能互联助推企业运营体制的变革

103智能互联环境下的作业体制创新


11智能互联环境下管理方法与工具的变革

111业务领域智能互联的方法与工具

112管理职能智能互联的方法与工具

113智能互联管理的集成应用


第五篇智能互联展望与转型规划


12智能互联变革展望与思考

121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革

122“互联网思维”的是与非

123智能互联变革的进化性特征


13智能互联转型的规划

131企业机会分析

132技术及经济资源

133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14新春公司智能互联转型实例

141新春公司面临恶劣地质条件下油气资源的开发难题

142以智能互联思路破解企业价值创造难题

143新春公司智能互联实践的启示


第六篇智能互联时代的管理者


15智能互联时代的管理者及其角色和素质

151智能互联时代的管理者及其面临的压力

152智能互联时代管理者的角色和行为转变

153智能互联时代对管理者素质的新要求


附录

附录1本书图表总揽

附录2与智能互联有关的常用专用术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二)城市群创新已经成为实现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载体

(三)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

(四)企业创新能力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五)优化创新扩散机制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要

(二)推进企业创新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企业创新能力测度方法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指数分析方法应用方面的研究

(四)关于京津冀协同创新路径方面的研究

(五)关于创新空间扩散机制及测度方法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创新理论基础与国际借鉴

一、创新理论基础

(一)创新发展理论

(二)创新驱动理论

(三)经济增长理论

(四)系统协同理论

(五)知识溢出理论

二、 国际借鉴

(一)德国,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

(二)英国,以创新规划和定期监测引导企业创新

(三)美国硅谷以优化创新环境来保障企业创新

(四)日本筑波,以引入市场机制来激活企业创新

(五)小结


第三章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构建原则

二、研究思路

三、指标体系

(一)京津冀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研究

(二)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测度模型

(一)指数评价模型

(二)“三度”融合计量测度模型

(三)创新扩散空间计量模型

(四)耦合度测算模型


第四章结果测度与实证分析

一、京津冀企业综合发展能力测度

(一)指数评价与测度结果

(二)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二、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一)基于区域内部比较的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测度

(二)基于三大城市群比较的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三)基于行业发展的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四)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三、基于三度融合的测度分析

(一)基于联系度的测度

(二)基于均衡度的测度

(三)基于融合度的测度

三、京津冀企业创新扩散效应评价

(一)创新扩散效应评价

(二)京津冀企业创新扩散的基础与环境分析

四、研究结论与基本判断

(一)京津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基本结论

(二)京津冀创新扩散成效评价方面的基本结论

(三)基于三度测度的协同成效评价方面的基本结论


第五章京津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促进区域内企业协同发展

(一)强化疏解政策,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

(二)优化企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布局

(三)强调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功能定位的相互衔接

二、推动京津冀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充分均衡发展

(一)推动京津冀地区充分均衡发展

(二)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三)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完善京津冀创新扩散机制,促进创新在区域内扩散

(一)围绕高技术产业布局创新链,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
融合

(二)依靠制度创新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区域内各
主体间的利益融合

(三)结合创新城市建设,提升重点城市的研发转化能力,
构建区域创新扩散枢纽

四、优化北京企业空间布局,打造创新策源地

(一)强化功能分区定位,在企业空间布局上应实现“内外
有别”

(二)依托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和重大战略价值的前沿领域,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

五、推动天津各区间均衡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

(一)避免滨海新区“一枝独大”,加快实现区县间相对“均衡
发展”

(二)面向国际、借势北京、立足自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
转化基地

六、发挥河北现有产业优势,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一)实施三大重点战略,实现企业发展的“提质增量”

(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实现跨越式
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课题组近年来出版的主要专著

附录二近年来本人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情况

附录三本书部分成果应用转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