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新路径探究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新路径探究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新路径探究

定 价:¥59.00

作 者: 杨清溪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00629 出版时间: 2018-0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新路径探究》在回顾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基础教育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探索合理发展的新路径。而所谓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是指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教育发展现实所确定的发展范围内,很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的发展。另外,该书还按照合理发展新路径的要求,初步设计了基础教育宏观层面数量规模合理发展、中观层面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发展以及围观层面学校功能合理发展的体系。

作者简介

  杨清溪,男,1983年出生,江苏丰县人,教育学博士。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专项课题1项,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发表十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研究成果曾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图书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二)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认识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关于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思想潮流研究

(三) 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上下求索归于合: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理论解读

一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内涵

(一)发展

(二)合理发展

(三)基础教育合理发展

二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结构

(一)教育合理发展的动态行动逻辑结构

(二)教育合理发展的静态存在形态结构

三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四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一种理论分析框架

(一)基于“合”的认识分析

(二)基于“理”的操作分析

五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所合之理

(一)基础教育发展要合乎自然世界的规律之理

(二)基础教育发展要合乎期然世界的价值之理

(三)基础教育发展要合平实然世界的现实之理

(四)实现合理发展应坚持三“理”协调统

第二章 实理相照问于合: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理性追问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

(一)理顺体制,激活发展动力阶段(1978-1992年)

(二)完成“普九”,扩张发展规模阶段(1993-2000年)

(三)提高质量,优化发展结构阶段(1999-2010年)

(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新阶段(2010年以后)

二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理性追问

(一)发展方向目标的追问

(二)发展方法手段的追问

(三)发展结果诉求的追问

第三章 理实相较求于合之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数量规模

一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数量规模要求

(一)受控的总量供给与不受控的总量需求

(二)规模形成的为与不为

(三)规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范围

二 我国基础教育数量规模发展现状

(一)基础教育各学段数量规模变动态势

(二)教育数量规模发展中的问题

三 基础教育数量规模合理发展的建议

(一)普及阶段的小学和初中按适龄入学人口充分供给

(二)非普及阶段的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按社会需求供给

(三)区域性学龄人口变动要进行监测

(四)极端的学校和班级规模要进行积极干预

(五)既存的规模布局要充分利用

第四章 理实相较求于合之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学校布局

一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学校布局要求

(一)学校布局应遵循的规律之理

(二)学校布局应遵循的价值之理

(三)学校布局应遵循的现实之理

二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发展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布局发展历程

(二)各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类型的理性审视

(三)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

(四)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

三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发展的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起点

(二)寻求广泛支持定好发展目标

(三)遵循教育规律研制实施方案

第五章 理实相较求于合之基础教育合理发展的学校功能

一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对学校功能的要求

(一)学校功能供给

(二)学校功能设计

(三)学校功能发挥

二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功能发挥现状

(一)学校功能认识存在争议

(二)学校功能的发挥存在偏差

(三)新增学校功能诉求未得到足够重视

三 基础教育合理发展视野下学校功能发展建议

(一)树立全新学校功能观

(二)发挥全面育人功能

(三)拓展学校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