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亚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

定 价:¥78.00

作 者: 孙江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159104 出版时间: 2018-05-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9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杂志《亚洲概念史研究》的第四卷。本书共收集十一篇论文、两篇书评,承袭前三卷的学术脉络,以“基本概念”“国族”“文本”三部分继续推动亚洲概念史的研究。其中“基本概念”栏目收录《“主义”概念的哲学面向》(史易文/ Ivo Spira)、《“主义”的悲剧:五四前后报刊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章可)、《近代中国的“资本家”——以其概念之生成、演变为中心》(徐天娜)、《的中日首译本探析》(盛福冈)、《清末民初的“封建”政治》(慕唯仁)等五篇论文,“国族”收录《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考察》(于京东)、《近代韩国的国民·人种·民族概念》(姜东局)、《从Republic到“共和”:一个西方概念的中国之旅》(李恭忠)等三篇论文,“文本”收录《四元为体”与“五行为用”——从邵雍到利玛窦的历史转折》(徐光台)、《“福音”概念——17-19世纪汉译文本研究》(闵心蕙)、《从“造化机论”到“培种之道”:通俗性科学在清末中国社会的传播》(唐权)等三篇论文。《19世纪历史的全球史书写——对奥斯特哈默的几点认识》(李雪涛)与《时间、空间与概念史——读科塞雷克》(杨洋)两篇书评。

作者简介

  孙江教授,长江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和历史学院特聘教授。1993年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在早稻田大学法学部、驹泽大学文学部等教授东亚史;2000年赴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国际文化系工作。致力于从社会史和思想史角度研究16-20世纪中国和东亚世界,研究方法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代表性的研究如下:(1)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政治史和思想史。(2)宗教学。侧重宗教概念、基督教、中国民间宗教、日本民众宗教等。(3)记忆研究。关注历史叙述、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等问题。(4)概念史(思想史)。从全球史角度考察西方知识移入中国/东亚的过程及其变异。(5)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为与“京都学派”、“近代超克”有关之问题。

图书目录

代序:虫之目鹰之眼
基本概念
“主义”概念的哲学面向
一、作为指导原则的主义
二、被论争塑造的主义
三、作为社会运动指导概念的主义
“主义”的悲剧:五四前后报刊小说中的“人道主义”
一、引言
二、民国初年“人道主义”概念在小说中的出现
三、人道主义:男女平等和家庭问题
四、理念与现实:“主义”的悲剧
五、结语
近代中国的“资本家”——以其概念之生成、演变为中心
一、引言:从两条定义说起
二、“资本家”的诞生
三、“资本家”的阶级化履历
四、“资本家”的他者身份
五、结语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日首译本探析
一、张一兵和韩立新推断郭译本翻译时期的论据
二、郭译本的成书日期
三、日译本对郭译本的影响
四、郭译本的翻译底本
五、中日两国研究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应共同解决的课题
清末民初的“封建”政治
一、“郡县”和“封建”的二元对立
二、清末的“封建”与“郡县”
三、康有为对“封建”的重新解释
四、章太炎对康有为的批评
五、章太炎对进化论的批评
六、章太炎将“封建”作为西方“封建主义”的用法
七、《新青年》群体:陈独秀与胡适
八、结论
国族
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考察
一、patria概念的古典起源
二、中世纪的二元结构
三、旧制度下的三套话语体系
四、概念的革命:政治斗争与话语生产
五、结语
近代韩国的国民·人种·民族概念
一、绪论
二、国民概念的连续性和模糊性:朝鲜后期1904
三、人种概念的传播与接受:1895-1904
四、民族的登场:1905-1909
五、国民的强化:1905-1909
六、民族的胜利:1910-1919
七、结论
从Republic:到“共和”:一个西方概念的中国之旅
一、从□到republic’
二、从repLtblic到“民主”
三、从republic:到“共和”
四、从“共和”到“假共和”
五、结语
文本
“四元为体”与“五行为用”——从邵雍《皇极经世》到利玛窦《乾坤体义》的历史转折
一、引言
二、邵雍以四象挑战五行
三、邵伯温的关键评释
四、宋代学者的回应
五、明代学者的回应
六、利玛窦对中国典籍和五行说的认识
七、利玛窦以四元素说挑战五行说
八、结语
“福音”概念——17-19世纪汉译《圣经》文本研究
一、“福音”新释
二、“Evangeliurn”=“万日略”?
三、“福音”概念的确立
四、从语词到概念
五、结语
从“造化机论”到“培种之道”:通俗性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一、引言
二、通俗性科学传来前史
三、明治日本的造化机论
四、造化机论之东学西渐
五、近代中国知识人和电气说
六、结语
附记
书评
19世纪历史的全球史书写——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的几点认识
时间、空间与概念史——读科塞雷克《概念史的实践:时间化历史,空间化概念》
征稿启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