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第二卷 1848—187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第二卷 1848—187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第二卷 1848—1875)

定 价:¥125.00

作 者: 张雷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92826 出版时间: 2018-07-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1848-1875)》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以及与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第二卷 1848—1875)》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卷首语
章 1848年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节 1848年革命及对革命性质和意义的总结
一、1848年革命的爆发及进程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三、对革命性质、任务及意义的分析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及分析
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
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论证
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一、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实质的揭示
二、不同性质民族运动的区分
三、民族解放斗争道路的阐发
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同盟军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新研究”
节 从《巴黎手稿》到《伦敦笔记》
一、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开端
二、“重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三、《伦敦笔记》的写作
第二节 关于经济学原理和思想史的研究
一、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阐释
二、对价值理论的探讨
三、对李嘉图学派解体原因的分析
第三节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拓展研究
一、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分析
二、对资本主义形成历史的研究
三、对殖民问题的探讨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节 十五年理论研究的准备
一、理论研究的初成果
二、《哲学的贫困》的理论贡献
三、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
一、确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二、对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科学论述
三、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思
第三节 制定科学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一、批判资产阶级货币理论
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三、科学的货币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
一、对剩余价值范畴及其本质的探讨
二、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印度问题的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深入研究
第六章 《资本论》卷的出版
第七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的主要贡献
第八章 国际的成立及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
第九章 工人运动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第十章 巴黎公社革命及《法兰西内战》关于公社经验的总结
第十一章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拓展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