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

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

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

定 价:¥66.00

作 者: 秦兰珺,李新德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29316 出版时间: 201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你在1900年访问北京,都很可能会震惊于那里的同乡会所,它们数目众多,服务于从地方远道而来的学者和官员。那么,什么是同乡会所,它们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融入并塑造北京的城市生态,又如何促进同乡关系(Native Place Ties)的发展? 带着这些思考,作者审视了以下几个问题:同乡关系如何充当地方行省和政治中心间的沟通渠道;利用同乡关系,帝都的旅居者们如何团结临近行省,笼络作为整体的士人阶层;国家又如何借此维持帝都秩序,控制帝国官僚系统;与此同时,同乡关系又如何改变了都市面貌和城市的社会结构;最终,那场把大清引向覆灭的政治革新又如何重塑了以上所有功能? 同乡会所常被引证为畛域观念(Particularistic)下的联系之典型,不仅是旧中国的特征,也阻碍建立在国家忠诚这一观念之上的现代国家的诞生。本书作者却认为,地方会所通过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是政治精英团体的一员,反而培育了他们的国家归属感,正是这份归属感,促成了20世纪早期的改革。

作者简介

  秦兰珺,1986年生。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与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工作于中国文联。研究方向:比较诗学、数字诗学。出版专著《缠绕的诗学——德勒兹思维方法研究》,译注《专业知识的民主化》。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文艺研究》《外国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上海艺术评论》《网络传播》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李新德,1970年生。中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现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当代英语文学、比较文学与传教士汉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中国儒释道典籍之翻译与诠释》,译注《晚清温州纪事》。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汉学研究通讯》《基督教文化学刊》《基督教思想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本书定位(1)

  研究回顾(2)

  

  第二章 京城外的同乡会馆(12)

  定义会馆(12)

  有争议的出身(18)

  会馆为何于此时此地兴起(23)

  中国大地上的同乡会馆(24)

  

  第三章 京城士人同乡会馆的独特之处(29)

  京城会馆数量多(29)

  1949年北京同乡会馆境况(39)

  民政局的调查(40)

  会馆种类(42)

  北京会馆客户群的历史演变(46)

  方志中的北京士人会馆(49)

  

  第四章 空间中的会馆(54)

  施坚雅的中国都市生态双核结构理论(56)

  明代北京的社会空间(58)

  明清之交的城市生态(62)

  宣南无再分(67)

  同乡会馆的地盘规模(69)

  

  第五章 作为空间的会馆(72)

  院落特征(74)

  作为文化堡垒的空间:厨房(81)

  会馆戏台(84)

  空间中的会馆和作为空间的会馆(85)

  

  第六章 故乡的仪式(88)

  定义corporate(88)

  义园中的仪式(90)

  会馆院落内的仪式(93)

  会馆祀典(100)

  仪式活动与地方和帝制的认同(101)

  

  第七章 会馆资产的法人社团特征(103)

  会馆资产类型(103)

  资产的获得(106)

  房契以及所有权的概念(107)

  会馆寿命(108)

  会馆财政(112)

  管理(116)

  北京会馆法人社团属性之评价(121)

  

  第八章 政府—会馆共同维持的秩序(124)

  印结(125)

  会馆和京城的社会控制(129)

  会馆看馆(134)

  会馆司法权威的比较(136)

  会馆规章(137)

  罪与罚(140)

  

  第九章 央地利益在北京的联络结合(143)

  同乡关系和结识京官的非正式渠道(146)

  京官如何利用会馆协调地区利益(148)

  会馆和区域性之关系网(152)

  省级会馆的各自特色(156)

  结论(158)

  

  第十章 北京会馆与19世纪90年代的改革运动(161)

  会馆与政治社团的形成(166)

  会馆空间的政治化与政府的渗透(171)

  结论(174)

  

  第十一章 20世纪的北京会馆(176)

  会馆居住人口的变化(176)

  慈善活动与教育(180)

  新文化运动和对北京会馆观念的转变(185)

  民国后期不断衰败的命运(189)

  北京同乡会馆的消失(190)

      

  结语(193)

  

  跋会馆今日(196)

  

  附录明代北京同乡会馆(207)

  

  参考文献(213)

  

  中西文人名对照表(234)

  

  译后记(23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