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

定 价:¥55.00

作 者: 曹永国 著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3469412 出版时间: 2019-08-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及大学教师存在论意义的危机、表现及其根源,寻求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本真性及其意涵,揭示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内容结构,分析不同维度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现实与困境,通过运用存在主义哲学、反思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理论探究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不同阶段,并且分析了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

  曹永国,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与价值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育思想史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入选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较早提出“追寻教师专业发展在意义重建”“教师前提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学院模式再思考”等理论,为国内最早的系统研究卢梭教育哲学思想的学者。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著作《自我与现代性的教育危机》《自然与自由——卢梭与现代性教育困境》《爱弥儿与教育理想》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自我认同:作为一个问题的自我实践

 

一、自我认同的遮蔽与异化

 

(一)外在化认同

 

(二)功利化认同

 

(三)流行性认同

 

(四)大众化认同

 

二、自我认同异化的精神后果

 

(一)无意义感

 

(二)理想的坍塌

 

(三)批判意识的隐退

 

(四)无归属的孤独感

 

三、自我认同的历史嬗变

 

(一)自我对一种超越性的实在的追寻

 

(二)自我作为一种理性主体的确立

 

(三)自我作为一种流变的多样化个体

 

四、自我认同的原始追问与重塑

 

(一)自我认同之意义构成

 

(二)自我认同之筹划面向

 

(三)自我认同之动力机制

 

第二章

 

学术研究:一种精神性的自我照看

 

一、现实理路的多种缺憾

 

(一)精神的涣散与缺失

 

(二)研究的蔽蒙

 

(三)自我的阙如

 

二、历史的梳理与清思:源流与变革~

 

(一)研究之古典渊源:生命与自我的神圣追求~

 

(二)现代研究之变革:功利化与世俗化之转向

 

三、变革中的辩证:精神性自我照看

 

(一)研究与精神的集中

 

(二)研究与生活的结合

 

(三)研究即自我的照看

 

四、挣扎中的自我

 

第三章

 

教学的教育性与“Paideia”的理想

 

一、精神的委顿与衰落的课堂

 

(一)教师舞台的悖谬

 

(二)忘却内容的形式滥觞

 

(三)启蒙的尴尬命运

 

(四)解构严肃的放纵

 

(五)猎奇对探索的反叛

 

(六)精神交流走向心灵闭塞

 

二、“Pedagogue”的遮蔽与教师存在的沉沦

 

(一)何谓“Pedagogue”

 

(二)“Pedagogue”的遗忘

 

(三)教师存在的沉沦

 

三、洞穴隐喻与教师存在之迷思

 

(一)教育洞穴隐喻中的教师形象

 

(二)教师存在之困惑:复杂性中的不确定性

 

(三)无尽的思索穿行

 

四、“Paideia”的理想与现代转型

 

五、自我本真性寻求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性”的自识

 

(二)德性优先的原则

 

(三)教师反思的重建

 

(四)存在意义的彰显

 

第四章

 

社会服务:迷惘、质疑与纠葛

 

一、服务社会的自我迷惘

 

(一)为谁服务

 

(二)服务什么

 

(三)如何服务

 

二、社会服务的自我质疑

 

(一)服务社会的历史回溯

 

(二)质疑之声与服务社会

 

三、服务社会之中的自我纠葛

 

(一)学者双面人格之纠葛

 

(二)学术逻辑与市场法则的纠葛

 

(三)公共理性与自我盈利之矛盾

 

四、服务社会中理性重审

 

(一)坚持伦理底线

 

(二)学术自由优先

 

(三)博弈中的平衡

 

(四)高品质的服务

 

第五章

 

自我认同之阶梯

 

一、“技术型自我”的兴起与制度的规范

 

(一)模仿性行为的涌现

 

(二)技术性思维的宰治

 

(三)基础性知识、技能的确保

 

(四)制度性规范认同的强化

 

(五)反思与批判

 

二、“交往型自我”的构建与关系的维护

 

(一)“技术型自我”的受挫与实践性兴趣

 

(二)群体文化、习俗中的自我塑形

 

(三)重要他者:自我认同的“镜子”

 

(四)脸面的重负:纠葛中的自我趋同

 

(五)舆论的漩涡:“虚拟世界”的自我奋斗

 

三、“精神性自我”的独立与品格的崇高

 

(一)“自我藩篱”的批判与反抗

 

(二)自我存在意义的觉醒

 

(三)自我理想和生活意义的重构

 

(四)生活风格之追求

 

结论:过一种沉思自我的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