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职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论

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论

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论

定 价:¥76.00

作 者: 主编,赵怡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454393 出版时间: 2019-08-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依据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全书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尽诠释,旨在回答一个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专业化教师。全书共十四章,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内容。 \n本书可作为中学教师培训用书,也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及其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导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师的职业观及形成 001 \n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观 001 \n
  一、依法执教 002 \n
  二、爱岗敬业 004 \n
  三、团结协作 007 \n
  第二节 教师职业观的形成 011 \n
  一、教师职业观的形成与发展 011 \n
  二、教师职业观的影响因素 014 \n
  第三节 教师职业观的实践 018 \n
  一、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018 \n
  二、学校要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021 \n
  三、教师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高度自觉 025 \n
  参考文献 030 \n
第二章 教师的学生观及形成 032 \n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032 \n
  一、学生观概念 033 \n
  二、我国学生观的历史演变 033 \n
  三、教师学生观的影响作用 035 \n
  第二节 教师学生观的形成 038 \n
  一、教师学生观的形成过程 038 \n
  二、影响教师学生观形成的因素 039 \n
  三、教师的学生观结构与特点 041 \n
  第三节 教师学生观的实践 046 \n
  一、教师学生观的构建依据 046 \n
  二、当前教师学生观的偏差 049 \n
  三、教师学生观的实践 051 \n
  参考文献 058 \n
第三章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及形成 059 \n
  第一节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059 \n
  一、教育教学观的含义 059 \n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观 060 \n
  第二节 教师教育教学观的形成 068 \n
  一、制定个人成长的《地平线报告》 068 \n
  二、遵循教师教育教学观发展阶段 068 \n
  三、勇于创新 075 \n
  第三节 教师教育教学观的实践 076 \n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76 \n
  二、践行教育规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077 \n
  三、强化学生学习动力系统 079 \n
  四、教学相长—与学生对话,师生共同成长 084 \n
  五、积极参与校本研修 086 \n
  参考文献 089 \n
第四章 教师的修养与行为及养成 090 \n
  第一节 教师的核心素养 091 \n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091 \n
  二、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国方案”的提出 093 \n
  三、核心素养概念的廓清 094 \n
  第二节 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 097 \n
  一、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应彰显国家理念的引领 098 \n
  二、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应汲取国际研究的经验 103 \n
  三、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应体悟先哲凝练的思想 105 \n
  四、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应注重学界同仁的成果 105 \n
  第三节 教师核心素养的实践 107 \n
  一、爱满天下,让师德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107 \n
  二、知行合一,由学科知识到学科核心素养 112 \n
  三、发现探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114 \n
  四、终身学习,静水流深育英才 115 \n
  五、依托学科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117 \n
  参考文献 120 \n
第五章 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及建构 121 \n
  第一节 教师教育知识的结构 121 \n
  一、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122 \n
  二、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123 \n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4 \n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124 \n
  五、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130 \n
  六、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133 \n
  第二节 教师教育知识的建构 133 \n
  一、教师教育知识建构的维度 134 \n
  二、教师教育知识建构的策略 134 \n
  三、教师教育知识建构的路径 138 \n
  第三节 教师教育知识的应用 141 \n
  一、运用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41 \n
  二、运用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142 \n
  三、 \n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 \n
 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学生发展 143 \n
  四、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6 \n
  五、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46 \n
  六、指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148 \n
  参考文献 149 \n
第六章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建构 151 \n
  第一节 学科知识及其内容体系 151 \n
  一、学科知识 151 \n
  二、学科知识内容体系 155 \n
  第二节 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其结构 161 \n
  一、教师学科知识 161 \n
  二、教师学科知识结构 165 \n
  三、教师学科知识的基本功能与价值 166 \n
  第三节 教师的学科知识建构 168 \n
  一、教师学科知识的纵向建构 168 \n
  二、教师学科知识的横向建构 172 \n
  三、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学科知识建构 174 \n
第七章 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及建构 179 \n
  第一节 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179 \n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由来 179 \n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现状 180 \n
  三、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要素发展(3W+3H) 183 \n
  第二节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 184 \n
  一、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184 \n
  二、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186 \n
  三、把握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187 \n
  四、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189 \n
  第三节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应用 192 \n
  一、深化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核心要素的认识并落实到教学设计中 192 \n
  二、强化学科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并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网络 192 \n
  三、通过观课、议课和研课活动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 193 \n
  参考文献 198 \n
第八章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及建构 200 \n
  第一节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 201 \n
  一、通识与通识教育 201 \n
  二、通识性知识的构成 203 \n
  第二节 教师通识性知识的建构 208 \n
  一、教师通识性知识建构的意义 208 \n
  二、教师通识性知识的建构路径 210 \n
  第三节 教师通识性知识应用 213 \n
  一、开放、生成的教学内容 213 \n
  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214 \n
  三、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 214 \n
  四、综合、迁移的教学结果 215 \n
  参考文献 219 \n
第九章 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与实践 221 \n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221 \n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 221 \n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223 \n
  三、教学设计的程序和常用模式 224 \n
  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226 \n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29 \n
  六、中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30 \n
  第二节 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 231 \n
  一、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231 \n
  二、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232 \n
  三、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 234 \n
  第三节 中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 238 \n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38 \n
  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41 \n
  三、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46 \n
  参考文献 248 \n
第十章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能力与发展 249 \n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 250 \n
  一、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实施 250 \n
  二、教学活动实施的构成要素 250 \n
  三、教学活动实施原则 251 \n
  四、教学活动实施中的师生关系 253 \n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 254 \n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能力 254 \n
  二、选择合适教学方式的能力 258 \n
  三、灵活应对课堂问题的能力 262 \n
  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65 \n
  五、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67 \n
  第三节 教学活动实施能力的发展 269 \n
  一、观察课堂,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270 \n
  二、了解学生,建立新型教学关系 271 \n
  三、研究管理,有效应对课堂问题 272 \n
  四、运用智慧,适时调控教学过程 273 \n
  五、不断学习,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74 \n
  参考文献 276 \n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与发展 277 \n
  第一节 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评价 277 \n
  一、教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278 \n
  二、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别 279 \n
  三、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281 \n
  第二节 教育教学活动评价的能力 285 \n
  一、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85 \n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88 \n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 292 \n
  第三节 教育教学活动评价能力的发展 293 \n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 293 \n
  二、教师的调整改进能力 296 \n
  参考文献 298 \n
第十二章 教师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及发展 299 \n
  第一节 教师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300 \n
  一、教师的班级管理 300 \n
  二、教师的教育活动 301 \n
  第二节 教师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 305 \n
  一、班级管理能力 305 \n
  二、教育活动能力 309 \n
  第三节 教师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的发展 320 \n
  一、制定自我发展规划 321 \n
  二、专业理论学习活动 321 \n
  三、进行教育实践反思 322 \n
  四、从事班级课题研究 323 \n
  五、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微信”平台 324 \n
  六、搭建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新平台 325 \n
  参考文献 327 \n
第十三章 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与发展 328 \n
  第一节 教学的沟通合作 329 \n
  一、沟通 329 \n
  二、合作 330 \n
  三、教学的沟通与合作 331 \n
  第二节 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 336 \n
  一、能力及其分类 336 \n
  二、沟通能力 337 \n
  三、合作能力 337 \n
  四、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 338 \n
  第三节 教师沟通合作能力的发展 342 \n
  一、教师沟通合作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3 \n
  二、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344 \n
  三、教师沟通合作能力的发展策略 345 \n
  参考文献 348 \n
第十四章 教师的反思能力与发展 349 \n
  第一节 教师反思能力 350 \n
  一、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 350 \n
  二、教师反思能力的内涵 351 \n
  三、教师反思能力的心理结构 353 \n
  第二节 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 356 \n
  一、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途径 356 \n
  二、教师反思能力发展方法举隅 361 \n
  参考文献 36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