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初论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初论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初论

定 价:¥78.00

作 者: 吴大器 著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7680541 出版时间: 2020-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6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国家科学部署确立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着力于研究如何高质量发展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探索性地把一般理念中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放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平面上开展应用关联的系统比较研究,设计了区域经济长三角一体化的中观推进模型,并与此关联设计了经济保障集成、产业集群成长和区域经济研用三个共同协作推进的3 合1 构架模型。各子系统都选择确定了特定的样本场景,以试验应用探索。全书章节就是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推进“3 合1”模型雏形的三个微观梳理建言和一个中观集成建言。

作者简介

  吴大器,男,浙江温岭人,1954 年6 月生,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家二级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擅长财务会计、审计、金融、战略决策的理论与实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以及全国、省部级奖励20 余项。曾任上海电力学院副校长、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上海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曾担任10 余家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大型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主席,担任多家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的顾问和专家。发表专业论文100 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2009 年起,每年主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下的经济保障集成系统、            
    产业集群成长系统和区域经济研用系统................................................ 1
第一节 构建“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 ........................................................................... 1
第二节 构建模型的基础理论依据综述及认识 .................................................................... 4
第三节 创新组合以金融为核心的经济保障集成子系统的构建 ..................................11
第四节 提升健全以科技作引领的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的构建 ..................................20
第五节 聚焦探索以协作创新、科创研发为重点的区域经济研用子系统的构建 ..28
第六节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的重要基础综述 ....................32
第七节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的特色塑造 ................40
第二章 推进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保障子系统探索...........................51
第一节 金融服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元素 .........................................................51
第二节 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起步探索实践 ...........................................66
第三节 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解决路径 .......99
第四节 上海农商银行问卷调研和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简介 .........................................109
附录一:上海农商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调研问卷 .......................................................135
附录二:长三角三省一市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分布 ............................................................153
第三章 推进科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        
    高质量集成发展..................................................................................... 161
第一节 三维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高度理论凝练 .........161
第二节 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一体化发展 ................................163
第三节 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 ..............171
第四节 加快破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度瓶颈,打造高质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78
第五节 发挥“医保”指挥棒作用,引导生物医药产业更大的创新探索 ..............181
第六节 优化“金融科创板+ 注册制”安排,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量身定
    制配套经济保障集成生态通道 ..............................................................................185
第七节 推进科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长子系统建设,树立
    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集成典范 ..............................................................................190
第八节 发挥张江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建设长三角中医药产业        
    先进集群的初步思考 ................................................................................................193
附录一:长三角生物医药园区案例集 ..................................................................................197
附录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企业问卷统计数据及结果分析 ................................210
附录三: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企业问卷 ................................................................229
第四章 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研用子系统探索......................................... 238
第一节 协同创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238
第二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概述 ..............................................................................244
第三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探索实践 ................................257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75
第五节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86
第五章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协同与风险防控............................................. 290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价值站位 ..............................................................................290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金融调研综述 .......................................................................................297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下金融协同发展与风险防控的若干建议 ................................322
第六章 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328
第一节 系统认识新时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要领和规律 ............................328
第二节 科学把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创新抓手 ............................332
第三节 坚持创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为国家       
    先行试验示范区 .........................................................................................................335
参考文献................................................................................................................. 340
后 记..................................................................................................................... 34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