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公路运输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定 价:¥40.00

作 者: 李玉忠,李全民 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汽车类规划教材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1641605 出版时间: 2020-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字数:  

内容简介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反映了近年来国家新出台的各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关键技术也有所讨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等,并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和智能网联汽车也有所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原理和装置等。《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内容丰富,理论讲解透彻,实用性强,可作为汽车类本科、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1.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1.1.3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与布局
1.2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1.2.1 智能网联汽车概念
1.2.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1.2.3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1.3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1.3.1 常用电力电子器件
1.3.2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电路
1.4 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
1.4.1 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模块构成
1.4.2 不同电力驱动的结构形式
1.4.3 不同储能装置的结构形式
1.5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行驶性能指标
1.5.1 动力性能
1.5.2 续驶里程
思考题
第2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
2.1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
2.1.1 动力蓄电池代码结构
2.1.2 代码结构表示方法
2.1.3 示例
2.2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概述
2.2.1 电池基本知识
2.2.2 电池的分类
2.2.3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性能指标
2.2.4 新能源汽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
2.2.5 各种动力蓄电池的性能比较
2.3 铅酸蓄电池
2.3.1 铅酸蓄电池的特点与种类
2.3.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3.3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2.3.4 铅酸蓄电池的SOC估计
2.4 锂离子蓄电池
2.4.1 锂离子蓄电池的分类与结构
2.4.2 锂离子蓄电池的特点
2.4.3 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4.4 锂离子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2.4.5 锂离子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2.5 燃料电池
2.5.1 燃料电池的特点
2.5.2 燃料电池的分类
2.5.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5.4 PEMFC的双极板结构技术
2.5.5 燃料电池的水管理与热管理
2.5.6 增压式燃料电池与常压式燃料电池
2.6 其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池
2.6.1 镍氢蓄电池和钠硫蓄电池
2.6.2 太阳能电池
2.6.3 电容器
2.6.4 高速飞轮
2.6.5 空气电池
思考题
第3章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
3.1 驱动电机概述
3.1.1 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
3.1.2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
3.2 直流电动机
3.2.1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3.2.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3.2.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3.2.4 组合电枢电压与励磁控制
3.2.5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3.2.6 直流电动机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3.3 交流异步电动机
3.3.1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3.3.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3.3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性能
3.3.4 异步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3.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3.4.1 永磁电动机的分类
3.4.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
3.4.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3.4.4 永磁无刷电动机的基本控制原理
3.5 永磁同步电动机
3.5.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3.5.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3.5.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
3.5.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方法
3.6 开关磁阻电动机
3.6.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
3.6.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6.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3.6.4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特点
3.6.5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3.7 轮毂电动机
3.7.1 轮毂电动机的结构
3.7.2 轮毂电动机技术的特点
3.7.3 轮毂电动机的驱动方式
3.7.4 轮毂电动机应用的关键技术
思考题
第4章 纯电动汽车
4.1 概述
4.1.1 纯电动汽车的分类
4.1.2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原理
4.1.3 纯电动汽车驱动布置形式
4.1.4 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4.1.5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4.2 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参数设计
4.2.1 电动机参数设计
4.2.2 传动传动比设计
4.2.3 动力蓄电池组参数设计
4.2.4 设计示例
4.3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4.3.1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
4.3.2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4.4 纯电动汽车电源概况
4.4.1 纯电动汽车电源的功用
4.4.2 纯电动汽车电源组成
4.5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
4.5.1 基本构成和功能
4.5.2 电量管理
4.5.3 均衡管理
4.5.4 热管理
4.5.5 电安全管理
4.5.6 数据通信
4.6 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4.6.1 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4.6.2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4.6.3 纯电动汽车的能耗
思考题
第5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组成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点
5.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5.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指标
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5.2.1 按连接方式分类
5.2.2 按混合程度分类
5.2.3 按能否充电分类
5.2.4 其他划分形式
5.2.5 不同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比较
5.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驱动
5.3.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
5.3.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
5.3.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
5.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
5.4.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5.4.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5.4.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5.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设计
5.5.1 发动机设计
5.5.2 电动机选型与设计
5.5.3 储能装置设计
5.5.4 动力分配装置
5.5.5 控制策略
思考题
第6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
6.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6.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
6.1.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6.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6.2.1 纯燃料电池驱动(PFC)的FCEV
6.2.2 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B)的FCEV
6.2.3 燃料电池与电容器联合驱动(FC+C)的FCEV
6.2.4 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和电容器联合驱动(FC+B+C)的FCEV
6.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与能量管理
6.3.1 燃料电池特性分析
6.3.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与方案
6.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分析
6.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的主要组成
6.4.1 燃料电池发动机
6.4.2 辅助动力源
6.4.3 DCDC变换器
6.4.4 驱动电机
6.4.5 动力电控
6.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参数设计
6.5.1 驱动电机设计
6.5.2 传动传动比
6.5.3 燃料电池功率的选择
6.5.4 辅助动力源
思考题
第7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
7.1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概念与分类
7.1.1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概念
7.1.2 增程器的分类
7.2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原理与特点
7.2.1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原理
7.2.2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特点
7.3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传动参数匹配
7.3.1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7.3.2 蓄电池参数匹配
7.3.3 增程器参数匹配
7.3.4 设计示例
7.4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
7.4.1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概述
7.4.2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要求
7.4.3 增程模式下的两种控制策略
7.4.4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设计
思考题
第8章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
8.1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概述
8.1.1 城市公交车工况
8.1.2 制动中的能量损耗
8.1.3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方法
8.2 电动汽车制动模式
8.2.1 汽车的制动要求及电动汽车的复合制动
8.2.2 电动汽车的制动模式
8.2.3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要求
8.3 永磁电机再生制动
8.3.1 制动能量回收基本原理
8.3.2 永磁电机再生制动电路
8.3.3 IGBT缓冲吸收电路的设计因素
8.3.4 永磁电机再生制动策略
8.4 前后轮再生制动的功率和制动能量
8.4.1 电动汽车制动力的分类
8.4.2 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8.4.3 前后轮的制动功率和能量
8.5 电动汽车的制动
8.5.1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结构
8.5.2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
8.5.3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思考题
第9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原理和装置
9.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9.1.1 恒压充电
9.1.2 恒流充电
9.1.3 脉冲快速充电
9.1.4 蓄电池间歇充电方法
9.1.5 智能充电方法
9.1.6 电池的充电过程
9.2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9.2.1 充电装置的分类
9.2.2 充电模式选择
9.3 充电机
9.3.1 充电机的类型
9.3.2 充电机的性能要求
9.3.3 充电技术发展趋势
9.3.4 充电桩
9.4 充电接口
9.4.1 传导式充电接口的要求
9.4.2 充电接口形式
9.5 常用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形式
9.5.1 家用充电设施
9.5.2 公共充电设施
9.5.3 动力蓄电池更换站
思考题
附录 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汇总
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