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概论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概论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概论

定 价:¥99.00

作 者: 崔鸿,李秀菊 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684721 出版时间: 2020-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Z新研究成果,以教育实践和行动研究为基础,面向青少年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现状与需求,设计了章节布局。本书内容既面向中小学校园,探讨了学校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又面向校外,探讨了非正规教育场所中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模式与理念;还面向互联网,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科学传播的基本问题与对策;同时,本书结合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从业者的一般特征,讨论了该类从业者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简介

  崔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从事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生物学教育、科学/生物教师教育(含师范教育及职后教育)、环境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一节 科学及其内涵
一、从当代研究者的观点中认识科学的内涵
二、从字词释义中探寻科学的蕴意
三、从历史脉络中追溯科学的发展
四、从现实生活中领悟科学的特性
第二节 科学本质、科学探究及科学素养
一、科学本质
二、科学探究
三、科学素养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发展史
一、古代的科学教育
二、近代的科学教育
三、现代的科学教育
四、科学教育的深化
五、我国的现代科学教育改革
第二节 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理论与思潮
一、培根经验论的科学教育理论
二、斯宾塞实证主义的科学教育理论
三、杜威的科学教育理论
四、贝尔纳的科学教育观
五、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科学教育理论
六、英国科学家弗雷泽的科学教育理论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学科基础
一、科学教育的哲学基础
二、科学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本质
一、科学教育概述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
四、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
五、科学教育的价值
六、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
七、对科学教育本质的理解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目的
一、科学教育的目的
二、我国科学教育的目标
三、我国科学课程的目标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一、科学教育的特点
二、科学教育的功能
第四节 科学教育改革与研究前沿
一、国际科学教育改革
二、国际科学教育研究前沿
第四章 科学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科学课程与教学概述
一、科学课程
二、科学课程教学
第二节 场馆教育的科普实践与策划实施
一、场馆教育目标定位
二、场馆教育资源开发
三、科技馆的科普实践活动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开发
二、教学设计
第四节 学校教育和科技馆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一、学校教育和场馆教育的局限性
二、学校教育和场馆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 科学传播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起源
一、西方科学传播的发展与演变
二、中国近代科学传播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界定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理解
二、科学传播的参与主体
三、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渠道
四、科学传播的当代需求与任务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依据与目的
一、科学传播的依据
二、科学传播的目的
第六章 科学传播与媒体
第一节 建构科学传播:传播者、媒介与受众
一、以科学共同体为主导的科学传播者
二、媒介变迁下的科学传播
三、迈向多向互动的受众
四、主体间性:传播者、媒体、受众的融合
第二节 如何科学传播:渠道及模式
一、科学传播的渠道
二、科学传播的模式
三、科学传播的线性传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四、科学传播的非线性传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
一、新媒体
二、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点
三、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媒介
四、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约束因素
五、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格局构建的方法
第七章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结合
第一节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关系
一、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区别
二、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联系
三、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融合
第二节 科学传播、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科学素养提升的当代需求
二、我国科学素养建设
三、促进科学素养提升的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当代实践
第三节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结合
一、思想的结合
二、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三、馆校合作视域下的协作教育
第四节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
二、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趋势
第八章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发展
第一节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特征
一、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内涵
二、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特征
三、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四、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一、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者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二、科学教师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三、场馆工作者的发展途径与方法
四、科学家的发展途径及方法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