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化学工业分离过程耦合强化

分离过程耦合强化

分离过程耦合强化

定 价:¥188.00

作 者: 贺高红,姜晓滨 等 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371614 出版时间: 2020-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字数:  

内容简介

  《分离过程耦合强化》是《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从化工分离过程原理入手,对耦合强化理论与方法进行梳理,通过典型化工过程耦合强化的原理阐述和应用案例分析,揭示化学工业中过程耦合强化的双重内涵(分离-分离过程耦合强化、分离-反应过程耦合强化)。 本书将重点围绕化工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工VOCs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温室气体减排和高效捕集提纯、工业烟道气综合治理、精细化学品、医药产品高纯分离、分离过程系统耦合强化、新型分离过程耦合装置等主题,按照关键问题剖析、强化原理阐述和应用实例分析的思路,对分离过程耦合强化在石油化工、能源、精细化工、医药、环保等工业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全书设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化工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过程耦合、CO2捕集及超纯制备的分离过程耦合强化、反应吸收耦合过程、反应结晶耦合过程、膜结晶耦合过程调控与强化、基于过程集成的分离过程系统设计与优化、新型分离-反应耦合过程强化装置。 《分离过程耦合强化》是作者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经验积累,是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示范工程应用的成果结晶,所举的应用案例具有极强的典型性,所述的理论和方法逻辑性及实用性强,对于深入研究化工理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贺高红,女,1966年6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大连理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委会委员。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任教至今。多年来主要从事膜分离过程、环保和过程工业节能改造等方面的研究,研制的耐溶胀高性能气体分离膜已成功应用于炼厂气分离和有机蒸气回收等工业项目,打破了进口膜的垄断;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梯级耦合回收技术和工艺包,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等做出了突出贡献。负责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重点项目等纵横向课题8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37/276篇,他引3000余次,申请/授权发明专利72/38项。参与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大会和邀请报告30余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第一),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省部级科技奖励等10余项。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姜晓滨,男,1984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辽宁省石化行业高效节能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任教至今。主要从事结晶、膜分离和新型耦合分离过程研究,重点突破高精度过饱和浓度调控、全色级溶液成核响应、晶体成核和生长耦合控制等瓶颈问题。实现系列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资源膜法循环耦合回收等工业应用,应用成果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环保等行业,累计创效益超过3.5亿元/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青年基金、企业研发项目等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1项。在AIChE J.、Chem. Eng. Sci.、J. Membrane Sci.、Cryst. Growth Des.等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8/11项,申请/授权PCT国际专利2/1项。AIChE Annual Meeting专题会议主席。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1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等荣誉称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化工分离过程耦合强化简介 1
第二节分离过程耦合强化的主要特征及应用领域 2
第三节分离过程耦合强化的展望 5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化工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过程耦合 /8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8
一、挥发性有机物来源 9
二、挥发性有机物回收减排技术 10
第二节关键问题 13
一、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筛选 13
二、非理想因素下膜分离过程的准确模拟 13
三、多级膜流程结构设计 14
第三节强化原理 16
一、基于气体临界性质预测膜的渗透选择性 16
二、多组分非理想单膜分离过程的有限元数学模型 29
三、多组分非理想双膜分离过程的有限差分数学模型 48
第四节应用实例 69
第五节小结与展望 80
一、小结 80
二、展望 81
参考文献 81

第三章 CO2捕集及超纯制备的分离过程耦合强化 /85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85
第二节关键问题 86
第三节强化原理 86
第四节应用实例 92
一、面向CO2捕集分离的高性能混合基质膜 92
二、面向CO2捕集分离的高性能吸收、吸附材料 97
三、吸附-精馏-膜耦合过程用于CO2捕集和超纯化 98
第五节小结与展望 102
参考文献 102

第四章 反应吸收耦合过程 /109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109
第二节关键问题 110
一、NOx的氧化与液相吸收技术的耦合及存在的问题 110
二、Hg0的氧化和吸收技术的耦合及存在的问题 111
第三节强化原理及应用实例 112
一、单一技术方法脱除NOx 112
二、氧化-吸收耦合法脱除NOx 118
三、单一技术方法脱除Hg0 129
四、氧化-吸收耦合法脱除Hg0 131
第四节小结与展望 137
参考文献 137

第五章 反应结晶耦合过程 /143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143
第二节关键问题 144
第三节强化原理 144
一、混合 145
二、成核 146
第四节应用实例 152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52
二、无机粉体材料 153
三、医药产品 154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158
第五节小结与展望 159
参考文献 159

第六章 膜结晶耦合过程调控与强化 /163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163
第二节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 164
一、膜组件 164
二、运行条件 166
三、膜材料性能 168
四、耦合结晶工艺控制 172
第三节强化原理 173
一、膜蒸馏中的传质和传热 173
二、膜结晶过程中的结晶模型 175
三、介稳区宽度调控及成核强化原理 178
第四节应用实例 180
一、工业废水治理 180
二、高浓度盐水的脱盐结晶调控 183
三、高通量抗污染膜蒸馏结晶过程研发 191
四、成核检测和介稳区宽度测量 195
五、溶析结晶的混合和成核促进 197
六、蛋白质结晶和仿生晶体超结构制备 200
第五节小结与展望 204
参考文献 205

第七章 基于过程集成的分离过程系统设计与优化 /215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215
第二节分离过程集成原理 217
一、分离过程的能耗和热力学效率 217
二、分离过程的节能措施 220
三、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和热力学效率 220
四、热力学分析指导多级膜分离过程结构的优化 223
五、耦合分离序列优化设计 227
第三节基于过程集成的分离耦合工艺应用实例 236
一、精馏和过程系统集成 236
二、精馏和热泵集成 237
三、精馏与精馏单元的能量集成 239
四、膜蒸馏和过程余热集成 239
五、膜分离和变压吸附耦合过程 242
六、膜分离、压缩和冷凝单元集成 243
七、氢膜、有机蒸气膜、浅冷和精馏单元集成 244
第四节小结与展望 245
一、小结 245
二、展望 246
参考文献 246

第八章 新型分离-反应耦合过程强化装置 /249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249
一、氢气的分离 249
二、加氢反应 251
第二节关键问题 251
一、电化学氢泵关键材料的本征设计 252
二、电化学氢泵耦合过程的匹配与协同强化 252
第三节强化原理 252
一、电化学氢泵的结构及核心膜电极组件 253
二、电化学氢泵的氢分离原理 255
三、电化学氢泵的加氢反应原理 257
第四节应用实例 257
一、氢分离与加氢反应耦合强化 258
二、电化学氢泵的脱氢与加氢双反应耦合 264
三、电化学氢泵一步加氢酯化 267
第五节小结与展望 270
一、小结 270
二、展望 271
参考文献 271

索引 /27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