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

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

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

定 价:¥168.00

作 者: 赵利民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49512 出版时间: 2020-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65 字数:  

内容简介

  近代文学借助报刊曰益繁荣,近代报刊为文学提供了有力的传播工具。报刊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对近代文学的语言、观念、文体、接受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报刊是促进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力量。尽管这一转型是不完善的,但它毕竟揭开了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序幕,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学的全面转型奠定了基础。《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开题及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作者皆为该领域的中青年专家,文章涉及近代报刊与文学转型的多个方面,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赵利民,男,山东单县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重点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先后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图书目录

清末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繁荣与世界的“图像化”
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晚清小说杂志上的翻译文本: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现代进程
19世纪传教士报刊刊载中译伊索寓言的流传与影响
从《大公报》(1902-1911)看中国文学转型
民初(1912-1919)小说界女性作者群体的生成研究及中西比较研究——以报刊业文化生态为视野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与中国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风俗·学术·制度:19世纪后期关于“富强”的本末观——以郭嵩焘和严复为中心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近代歌词改良的启蒙意义
《小说时报》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集历史文献与文学镜像于一身的民初期刊《中华小说界》
近代报刊语言词汇、句法的趋俗化——以报刊剧评为例
明清之际西语专名汉译中特用汉字的“造”和“用”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创作心理
廖恩焘:诗界革命一骁将
清末民初阅读与批评中的散原诗歌
“剧评”的兴起——现代话剧史“剧评”问题研究
汪石青戏曲创作考论
小说与笑话的联姻:以吴趼人的小说为例
《世界繁华报》语境中的《官场现形记》写作
陈衡哲早年史迹考索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
法螺生三变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