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定 价:¥45.00

作 者: 曹灿明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229716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字数:  

内容简介

  《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苏锡常地区传统城镇化发展进行批判性研究,运用社会空间辩证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进行探索。《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首先全面深入地进行空间生产的经典历史文献收集和解读,并对空间生产代表人物的经典著作进行解读,梳理和总结空间生产理论研究历史进展以及西方社会和空间关系发展的阶段性,为全书积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后解读城乡关系理论发展过程,掌握各种城乡关系理论的背景及应用价值;后进行理论评述。《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认为“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苏锡常地区城镇化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曹灿明,1973年生,安徽望江人,区域经济学博士,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担任SSCI期刊和CSSCI期刊《现代财经一天津财经大学学报》审稿专家,在Internationa,Journa,of ServicesOperations and Informatics,Journal of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铁道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等杂志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空间生产与城乡关系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空间生产研究进展
2.1.2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空间生产研究进展
2.2.2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
2.3 文献评述
3 相关理论研究
3.1 空间认识论
3.1.1 空间认识
3.1.2 空间作用的认识论:从第一空间到第三空间
3.2 空间生产理论
3.2.1 空间生产理论的由来
3.2.2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3.2.3 哈维的空间生产与资本循环理论
3.2.4 苏贾的社会-空间辨证法理论
3.2.5 卡斯特的空间生产理论
3.3 城乡关系理论
3.3.1 国外城乡关系理论
3.3.2 国内城乡关系理论
3.4 理论评述
4 城镇化进程与城乡社会空间矛盾
4.1 城镇化与城乡社会空间矛盾关系
4.2 城镇化进程划分
4.2.1 1949—2018年中国城镇化过程
4.2.2 中国城镇化进程划分
4.2.3 苏锡常城镇化进程
4.3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4.3.1 城乡经济差距
4.3.2 城乡社会差异
4.3.3 城乡政治权利差异
4.4 城市二元结构矛盾
4.5 城市空间的蔓延
4.6 本章小结
5 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生产的逻辑机理研究
5.1 城乡社会空间生产分析框架
5.2 城乡社会空间生产的权力逻辑
5.2.1 中央权力控制下的户籍制度
5.2.2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
5.2.3 权力与城乡规划
5.3 城乡社会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
5.3.1 资本逻辑
5.3.2 计划经济时代苏锡常资本积累循环与工业城市空间生产
5.3.3 “苏南模式”阶段资本积累与空间生产
5.3.4 外资主导阶段的资本积累和开发区空间生
5.3.5 土地资本化和新城区空间生产
5.4 城乡社会空问生产逻辑:权力-资本城镇化
5.5 本章小结
6 苏锡常城乡二元社会空间重构:苏州案例
6.1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6.2 苏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2.1 乡镇企业发展时期
6.2.2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
6.2.3 城乡一体化时期
6.3 苏州户籍制度改革
6.4 苏州社会制度改革
6.4.1 城乡三大社保制度并轨
6.4.2 生态补偿制度改革
6.5 城乡一体化空间生产与城乡社会空间重构
6.5.1 苏州城乡空间实体的生产
6.5.2 苏州城乡社会关系的生产
6.5.3 苏州城乡社会空间重构
6.6 城市创新空间生产与城乡社会空间重构
6.6.1 苏州城市创新空间的资本循环
6.6.2 苏州城市创新空间生产
6.6.3 苏州城市创新空间生产实践
6.6.4 苏州城市创新空间生产与城乡社会空间重构
6.7 本章小结
7 苏锡常城市二元社会空间重构:流动人口市民化视角
7.1 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城市二元社会空间重构的核心
7.2 流动人口市民化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7.2.1 Logistic回归模型理论
7.2.2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7.2.3 流动人口市民化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7.3 流动人口市民化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
7.3.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结果
7.3.2 苏锡常流动人口市民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7.4 流动人口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7.4.1 流动人口入户能力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7.4.2 流动人口入户意愿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7.4.3 流动人口入户阻碍因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7.4.4 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权利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7.5 本章小结
8 建立新型城乡社会空间结构
8.1 继续推进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
8.1.1 完善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合法财产
8.1.2 改革户籍制度,保障居民城市权利
8.1.3 健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
8.1.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8.2 构建多方参与的规划体系
8.3 重建苏锡常城乡资本循环
8.3.1 改进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
8.3.2 建立“四维一体”的苏锡常城乡空间生产主体
8.3.3 重构苏锡常城乡资本循环
8.4 建立城乡共生、空间正义的城乡社会
8.4.1 城乡共生
8.4.2 空间正义
8.4.3 “社会逻辑”下的城乡社会空间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书的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