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诗歌词曲赋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

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

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

定 价:¥58.00

作 者: 张枣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1157615 出版时间: 2020-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字数:  

内容简介

  诗人张枣至今还有一部著作一直未出版,就是这部《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它是张枣留学德国的博士毕业论文,近由学者亚思明翻译而来。 张枣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从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这部专著多少会有些“偏颇”,但它的光芒恰恰在这种“偏颇”里。张枣对高度提炼的诗人(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作品的评析解读,精妙见解层出不穷,显示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既拓宽我们对张枣诗学认识的边界,也为常规文学史补充一种视角。

作者简介

  张枣(1962-2010),湖南长沙人,当代杰出的汉语诗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1986年赴德,先后在特里尔大学、图宾根大学求学,并获文哲博士学位。21世纪初回国,先后在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2010年3月8日因患肺癌去世。张枣通晓英、德、法、俄等外语,他广泛采撷中西诗歌元素,以精妙的诗艺自成一家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卓著的声誉。张枣生前出版过一本诗集《春秋来信》,参与主编出版过一本《德汉汉德词典》。去世后《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集》等作品陆续被整理出版。 亚思明,本名崔春,山东青岛人,德国基尔大学(Uni-Kiel)社会经济学院本科硕士毕业,曾任德国之声(DW)中文部编辑兼撰稿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发展与持续(1919—1949)/

 

第一节诗人流派的惯常划分/

 

第二节我们的新视角:四代诗人/

 

第三节“新月派”:浪漫的象征主义者/

 

第四节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

 

第五节冯至与“九叶派”诗人/

 

 

「第二章」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

 

第一节“怎么写”/

 

第二节“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第三节“我自念:这是病叶呵!”/

 

第四节“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第六节“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第七节“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第三章」

 

闻一多:介于纯诗与爱国之间

 

——将精神追求的进退维谷作为抒情主题/

 

第一节“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第二节美与爱/

 

第三节闻一多作为现代恶魔诗人/

 

第四节“人类同情”与爱国/

 

第五节富有创造力的不相容性/

 

第六节奇迹,唯有语言才能召唤/

 

 

「第四章」

 

梁宗岱与象征主义诗学/

 

第一节梁宗岱和瓦雷里/

 

第二节梁宗岱关于瓦雷里诗学的诠释/

 

第三节象征主义、传统和“宇宙意识”/

 

第四节陶渊明、波德莱尔和象征/

 

第五节梁宗岱诗学的影响/

 

 

「第五章」

 

传统与实验:卞之琳和冯至的客观化技巧/

 

第一节极端主体性的背离/

 

第二节传统与“历史的意识”/

 

第三节“水”作为客观化的宇宙意象/

 

 

「第六章」

 

从地下文学到“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现代主义诗歌复兴/

 

第一节“假大空”诗学/

 

第二节另类的诗学/

 

第三节黄翔与郭路生:两个永远的局外人/

 

第四节重估价值判断的诗学/

 

 

「第七章」

 

北岛与“词的流亡”/

 

第一节可疑之处:写作危机与“朦胧诗”的再出发/

 

第二节“抒情我”作为语言风景的探寻者/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诗的语言”/

 

第四节“词的流亡”作为去政治化的、文学内在的对现代性的追寻/

 

第五节陌生化的另一个“我”/

 

第六节流亡在途作为写作的隐喻/

 

第七节打开内部空间的钥匙/

 

 

「第八章」

 

“后朦胧诗”/

 

第一节南方的太阳和“后朦胧派”身份/

 

第二节日常的太阳:诗人间的一场批判性的互文对话/

 

第三节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第四节“来敞开领域,朋友”/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