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逻辑学(论理学)道德与解脱: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

道德与解脱: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

道德与解脱: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

定 价:¥40.00

作 者: 刘琳娜 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丛编项: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113630 出版时间: 2020-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字数:  

内容简介

  明代儒道释三教思想融合的大背景下,儒家士人对生死问题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王阳明承认“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将超出生死一念抬到了“尽性至命之学”的高度,与前代儒者“论生不论死”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也启发了此后中晚明“性命之学”的热潮。“儒学能否了生死”的问题成为当时学界论争的焦点。其中,“异人”邓豁渠批判“阳明良知了不得生死”,其学问以“先天后天不相联署”为特点,质疑儒家“落情识”,不能超脱生死。阳明后学耿天台则针锋相对地指出邓豁渠是“两截学问”,并通过论述儒家思想中“死而不亡”的境界,强调“吾儒自有死生之学”,他以“真机不容已”为宗旨,认为道德情感非情缘,响应邓氏的批评。而罗近溪又与耿天台的思想相呼应,他以“生生”为核心建构儒家性命之学,将人之性命与天地生生之德相统贯。从这场学术论辩中,可揭示明代士人如何在个人解脱意识和道德意识之间寻求平衡,建构新形态的儒家生死学。

作者简介

  刘琳娜,福建宁德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思想史硕士、哲学博士,目前任教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尤其关注阳明学士人社群的思想互动、儒家生死哲学、儒释道三教会通等研究课题。本书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晚明儒佛会通视域下的‘经世出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20M67158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死学视域下的宋明理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242)成果。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行文结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明代思想史的研究及王学分系问题
二 关于明代生死问题与三教会通背景的研究
三 关于具体思想家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内在理路
二 思想史与观念史
三 思想史研究的视域转换
四 研究材料
第二章 中晚明儒者的生死思潮
第一节 宋代理学生死观的主要论述
第二节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及其影响
第三节 王龙溪与“良知了生死”之说
第四节 中晚明“性命之学”的热潮
第三章 良知可否了生死:邓豁渠对儒家生死观的挑战
第一节 邓豁渠的生平及思想历程
第二节 “先天后天不相联属”:邓豁渠的学问宗旨
一 本来面目:悬绝的先天概念
二 情念:弃绝的后天层次
第三节 认神识为性:邓豁渠对儒学的批判
一 对阳明良知学的批评
二 对程颢定性书的批评
第四节 各方的回应
一 从儒家卫道立场的回应:耿天台
二 从儒佛圆融的角度的回应:赵贞吉、管志道
三 从佛教无生义理的回应:永觉元贤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死而不亡:耿天台对儒家生命观的维护
第五章 生生无死地:罗近溪贯通天人的生命观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