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3卷第2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3卷第2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3卷第2期)

定 价:¥168.00

作 者: 王杰 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170070 出版时间: 2021-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基本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本书围绕的主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内容涉及中国美学对于俄苏马克思主义美学接受的历史经验, 恩格斯的美学思想探源, 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民粹主义的不同立场,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 短视频与青少年艺术人文素养培育,尼采悲剧理论述评,美学社会化建构,城市生活电影的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梭伦的法权思想,政治场域中的歌德与马克思, 文学价值实现的自我规范,古代文学的伦理共属功能等等。

作者简介

  王杰,男,1957年10月,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美学意识形态》(译著)等。

图书目录

卷首语 _ 1
专家特稿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 张丽萍 译 “在当下战争的状态,需要拯救的是内心的信仰” _ 3
大卫·马格利斯 石 然 毛轶琴 译 电视节目的社会价值与审美评价 ——以英国电视节目为例 _ 8
王卓斐 王奕汀 译 气氛美学与文化交互研究 _ 18
大卫·布鲁贝克 廖雨声 张 洁 译 用中国美学创造历史:感性、光晕和自然 _ 30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凌继尧 中国美学对俄苏马克思主义美学接受的历史经验 _ 51
范永康 论王元骧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独创性 _ 64

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孟凡君 王 杰 恩格斯的美学思想探源 ——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实证精神 _ 81
陶 锋 阿多诺哲学中的语言思想研究 _ 104
彭成广 论南斯拉夫实践派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 _ 120
肖 祥 坚守与倒退: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民粹主义的不同立场 _ 139

审美人类学与美育研究
孙文刚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_ 155
韩 伟 歌谣研究的历史轨迹 ——兼评《歌谣与中国文学的审美革新》 _ 181
沈 郑 短视频与青少年艺术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报告 _ 196

审美心理学与文论研究
丁尔苏 高尚谎言 ——尼采悲剧理论述评 _ 225
潘天波 当代美学研究前沿:生态与医疗 ——兼及美学社会化建构问题 _ 235

俞圣杰 联想·内摹仿·移情 ——利普斯审美移情说的发生学研究 _ 263
肖文婷 文学叙事与伦理塑形 ——保罗·利科叙事伦理学研究 _ 275

当代电影研究
刘俐俐 人类瘟疫题材文艺作品批评的价值选择排序问题 ——以韩国电影《流感》为中心 _ 295
单小曦 董佳慧 酷儿电影中的跨性别身份认同 ——以《男孩别哭》为主要考察对象 _ 310
林 玮 城市生活电影介入拜物批判的三种路径 ——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城市电影为例 _ 326
高晓芳 王 杰 李 涛 影像中的当代情感民族志 ——电影《四个春天》研讨会实录 _ 340

中西文化与思潮研究
高有鹏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问题 _ 357
戴 晖 梭伦的法权思想 ——缪斯智慧中的公正 _ 383
叶 隽 魏玛为官与伦敦流亡体现的尘世之缘与伟人之心 ——政治场域中的歌德与马克思 _ 398
张 蕊 卡洛斯·富恩特斯与西语美洲乌托邦 _ 413

重大项目专栏: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
王 杰 主持人语 _ 429
史晓林 王 杰 乌托邦冲动的美学形式 ——论鲁迅作品中的现代悲剧观念 _ 430
肖 琼 乡愁乌托邦与沈从文《边城》中的悲剧性表达 _ 451
姜 游 张良丛 中国式悲剧:大团圆审美模式再阐释 _ 473
何信玉 惊蛰里的雷声:曹禺《雷雨》的美学意义 _ 491

重大项目专栏: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
刘俐俐 主持人语 _ 515
翟杨莉 “文以明道”:文学价值实现的自我规范 _ 517
田淑晶 文学情感教育功能中理性的逻辑位序 ——以荀子“乐教”、朱熹“诗教”为探讨核心 _ 528
葛瑞应 以美养善,群而相和 ——古代文学的伦理共属功能论析 _ 538

访谈、书评与会议综述
李世涛 包忠文先生访谈 _ 551
秦莹莹 时代呼唤美学研究新视域 ——评《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_ 563
劳逸峰 现代悲剧观念研究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建构 ——“现代悲剧观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_ 574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须知 _ 583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格式 _ 58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