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工具书/标准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现代转译方法研究

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现代转译方法研究

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现代转译方法研究

定 价:¥65.00

作 者: 田虎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2259618 出版时间: 2021-05-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项目面向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区,基于其气候严峻、民族众多、发展滞后等特点,以土族民居建筑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目标,针对土族民居建筑由现行住有所居、住有安居标准向现代绿色、宜居、高质标准转型提质的行业问题,依托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理论的科学方法,在深入调研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基础上,提出“土族民居建筑模式语言”是土族民居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作用机制,发掘土族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系统的内涵、结构及机理,运用图解分析技术,挖掘土族传统、现行民居建筑模式语言的特征,研究其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原理,探寻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现代转译、现行民居建筑模式本土转换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研发一系列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土族现代民居建筑材料模式、构件模式及空间模式,建立土族现代民居建筑模式语言图解数据库,形成土族现代民居建筑创作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推动土族民居建筑高质量、高标准现代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田虎,男,1986年01月出生。2013年09月至2018年01月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学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05月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为地域建筑设计与乡土营建模式研究。近5年来,主持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参与各类城乡规划重大项目10余项,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图书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土族建筑的历史演变、现实问题与发展策略
 2.1  土族建筑生存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
   2.1.1  严寒恶劣的气候条件
   2.1.2  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2.1.3  土木为主的建筑资源
   2.1.4  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
   2.1.5  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2.1.6  藏传佛教的多元信仰
   2.1.7  动荡不安的社会发展
   2.1.8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2.2  土族建筑的历史演变
   2.2.1  河湟先民的建筑形式发展
   2.2.2  河湟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庄廓
   2.2.3  传统庄廓的土族化适应
   2.2.4  土族庄廓的现代化转型
 2.3  土族建筑的现实问题
   2.3.1  民族风貌传承问题
   2.3.2  结构安全性能问题
   2.3.3  生态节能效率问题
   2.3.4  房屋建设品质问题
 2.4  土族建筑的发展策略
   2.4.1  探寻适宜的理论指导
   2.4.2  修正模式的文化内涵
   2.4.3  重识建构的逻辑表达
   2.4.4  重视绿色的建筑思想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及其对土族建筑发展的启发
 3.1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3.1.1  现代建筑运动
   3.1.2  现代建筑思潮的多元论发展
   3.1.3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
   3.1.4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建立
 3.2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解析
   3.2.1  C·亚历山大的学术思想发展历程
   3.2.2  C·亚历山大的认识论
   3.2.3  解体的设计方法
   3.2.4  模式语言的设计方法
 3.3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适应性分析
   3.3.1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启示
   3.3.2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反思
 3.4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的土族化
   3.4.1  土族建筑的语言系统
   3.4.2  土族建筑的模式内涵
   3.4.3  土族建筑模式语言的构成
   3.4.4  土族建筑模式语言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土族原型建筑模式语言挖掘及其建筑构件建构模式的发展
 4.1  土族传统群落空间结构模式
   4.1.1  传统民俗文化作用下的群落空间结构
   4.1.2  传统宗教信仰作用下的群落空间结构
   4.1.3  本土自然环境作用下的群落空间结构
 4.2  土族传统院落空间组织模式
   4.2.1  土族传统庄廓空问组成要素挖掘
   4.2.2  传统功能需求作用下的空间组织形式
   4.2.3  传统生态经验作用下的空间组织形式
   4.2.4  传统信仰文化作用下的空间组织形式
 4.3  土族传统建筑构件建构模式
   4.3.1  传统平土屋顶的建构形式
   4.3.2  传统生土墙体的建构形式
   4.3.3  传统木制门窗的建构形式
   4.3.4  传统建筑构件建构模式组合的建造过程
 4.4  土族传统建筑构件建构模式未来发展的设计思路
   4.4.1  土族传统建筑构件建构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4.4.2  土族优秀传统建筑构件建构形式的提炼
   4.4.3  土族优秀传统建筑构件建构形式未来发展的设计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建筑构件建构模式的土族化与现代化
 5.1  屋顶构件建构模式的土族化与现代化
   5.1.1  屋顶承重结构的建构形式
   5.1.2  平瓦屋顶建构形式的设定
   5.1.3  平瓦屋顶屋面的建构形式
   5.1.4  平瓦屋顶檐口的建构形式
 5.2  墙体构件建构模式的土族化与现代化
   5.2.1  红砖墙体的建构形式
   5.2.2  草泥改性试验研究
   5.2.3  水泥石灰砂浆草泥抹面的建构形式
   5.2.4  土族传统盘绣图案的墙面装饰技术表达
 5.3  门窗构件建构模式的土族化与现代化
   5.3.1  被动式太阳房的土族适应性
   5.3.2  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门窗的建构形式
   5.3.3  直接受益式太阳房门窗的建构形式
   5.3.4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的建构形式
 5.4  适宜绿色建筑技术的土族化与现代化
   5.4.1  屋面集成主动式利用太阳能系统
   5.4.2  多功能吊炕
 5.5  本章小结
6  土族新型建筑模式语言的设计实验
 6.1  土族新型庄廓院落空间组织模式
   6.1.1  土族新型庄廓空间组成要素
   6.1.2  土族新型庄廓空间组织形式
   6.1.3  土族新型庄廓空问尺度大小
 6.2  土族新型庄廓建构设计实验
   6.2.1  土族新型庄廓大门建构设计实验
   6.2.2  土族新型庄廓院墙建构设计实验
   6.2.3  土族新型庄廓房屋建构设计实验
 6.3  土族新型建筑模式语言的其他探索
   6.3.1  土族城镇建筑发展的现实问题
   6.3.2  城镇商业建筑有机更新设计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