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

定 价:¥88.00

作 者: 陈昆松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214797 出版时间: 2021-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31 字数:  

内容简介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以特色果蔬、水产品和粮食等为对象,贮藏物流过程品质控制为核心,贮藏物流微环境调控为手段,重点研究品质的动态代谢机理及腐败劣变的生物学机制,探索产后品质调控新路径。《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共8章,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主要从果蔬成熟衰老与品质变化的生物学基础、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环境应答及其调控、粮食与水产品产后品质劣变的环境应答及其调控、粮食和果蔬真菌病害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超级冷链和蓄冷传热与生鲜食用农产品品质劣变控制等5个方面介绍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生鲜食用农产品贮藏物流研究进行展望。

作者简介

暂缺《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重大研究进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 果蔬采后风味品质变化及其调控
2.2 果蔬采后质地变化及其调控
2.3 果蔬采后冷害及其调控
2.4 储粮品质劣变及其调控
2.5 生鲜食用农产品致劣变微生物及其调控
2.6 生鲜食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物学与工程学耦合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果蔬成熟衰老与品质变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3.1 DNA甲基化水平下降是草莓成熟衰老启动的重要机制
3.2 草莓果实特征芳香物质呋喃酮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
3.3 甜橙果实芳香物质香叶醇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3.4 果实酯类芳香物质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3.5 紫外线(UV)对桃果实芳香物质形成的调控效应与机制
3.6 猕猴桃果实风味物质转录调控机制
3.7 柑橘果实柠檬酸降解分子调控机制
3.8 不依赖乙烯的转录因子SILOBI调控番茄果实软化
3.9 香蕉采后淀粉降解转录因子MaMYB3负调控果实软化
3.10 AdDof3转录激活AdB.AM3L启动子,启动猕猴桃果实软化
3.11 MdXTHB基因在苹果质地变化中的作用机制
3.12 细胞上Ca外流量与苹果果实硬度负相关
3.13 枇杷果实木质化过程中细胞木质素特异性积累模式
3.14 乙烯诱导大白菜脱帮机制
第4章 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环境应答及其调控研究
4.1 低温贮藏物流对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4.2 MabZIP4/5参与低温贮藏的香蕉果实芳香物质合成调控
4.3 PE膜处理减轻低温物流导致的椰子果实异味
4.4 柿果实采后脱涩保脆调控新通路
4.5 EjNAC3直接结合CAD-like启动子调控枇杷果实木质化
4.6 龙眼果肉自溶进程存在活性氧代谢调控机制
4.7 低温预贮减轻桃果实冷害
4.8 低温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机制
4.9 西兰花采后褪绿转黄机制
4.10 番茄果实采后冷害抗性调控新通路
4.11 泛素化修饰参与香蕉果实冷害调控
4.12 香蕉应答低温的膜脂代谢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4.13 采后青椒果实冷害的形态及其与膜脂组分的关系
4.14 CaNAC1通过调控膜脂代谢相关基因介导青椒果实冷害发生的分子机制
第5章 粮食与水产品产后品质劣变及其调控研究
5.1 蛋白质含量及凝胶硬度与粳稻米饭感官品质的关系
5.2 稻米高抗性淀粉形成的遗传-结构-功能关系
5.3 黄变对大米籽粒内部结构的多角度影响
5.4 基于差异代谢物的黄变诱导代谢调控通路
5.5 贮藏期间脂类物质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5.6 三文鱼死后腐败相关蛋白类标志物及蛋白质劣变机制
5.7 深度快速冻结减缓带鱼质地品质变化机制
第6章 粮食和果蔬真菌病害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研究
6.1 磷酸化修饰调控黄曲霉生长发育、次级代谢和水解酶分泌的分子机制072
6.2 腐败真菌糖基转移酶的催化机制
6.3 孢子隐秘色素生物合成基因PfmaE调控真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075
6.4 RsdA调控真菌生长发育及次级代谢的转录机制
6.5 植物源防霉保鲜剂抑制黄曲霉侵染和次级代谢的转录调控机制
6.6 水活度和温度调控稻米和玉米霉变和真菌产毒机制
6.7 亚洲镰刀菌蓝光受体WCC对光响应表型及致病力的调控机制
6.8 可见光调控果蔬采后病原真菌耐受UV-C的分子机制
6.9 SIPL增强番茄果实采后耐贮性和抗病性机制
6.10 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乙烯释放规律
6.11 灰霉菌黑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区室化分布与自毒性防御机制
第7章 超级冷链和蓄冷传热与生鲜食用农产品品质劣变控制研究
7.1 超级冷链新概念的提出
7.2 蓄冷传热过程中温度对果蔬内部气体输运的Marangoni效应
7.3 蓄冷传热对果实软化/木质化过程多糖分布的作用机制
7.4 果蔬细胞壁传热的各向异性特性,预冷温度、果蔬生物特性对失水率的影响机制
7.5 低温贮藏过程中三文鱼、金枪鱼、带鱼等水产品水分迁移规律
7.6 生物组织结构、内热源、果实内部水分相变特性及其与预冷环境参数耦合效应
7.7 基于冷却速率、冷却均匀性及多尺度模拟等的预冷评价方法
7.8 预冷降温及转货架升温速度对桃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作用机制
7.9 植物细胞中微纳空隙物质输运机制
7.10 变物性格子-玻尔兹曼通量求解器算法与相变传热算法
7.11 变物性等对热管蓄冷传热的作用机制
7.12 重力热管跨季节蓄冷作用机制
7.13 粮堆结露过程质热传递规律
7.14 宏观粮堆热、湿、水理论模型和微观粮粒湿热传递模型
7.15 采后果蔬蓄冷传热性能评估和热力学优化方法
7.16 水产“3T”货架期品质变化预测模型
第8章 生鲜食用农产品贮藏物流研究展望
8.1 生鲜食用农产品贮藏物流研究趋势
8.2 生鲜食用农产品贮藏物流研究的重点方向
附录 代表性论文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