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法度与道德

法度与道德

法度与道德

定 价:¥88.00

作 者: 肖永奎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王安石学术及其变法运动述论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3200839 出版时间: 2021-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字数:  

内容简介

  以王安石的学术与政治传统为研究对象,而以北宋新儒学对秩序问题的探索,即在君主政体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来实现社会政治的良序发展为基本问题意识。充分利用了新辑佚之经学资料,系统地揭示王安石变法理论的建构与政治哲学的基本观念,并围绕着法度与道德的统一问题,对新儒学各派之间的政治路线选择进行了评述。

作者简介

  肖永奎(1985—),男,河南商丘人。2005-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2009-201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求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宋代经学与哲学研究。现在上海戏剧学院社科部工作。

图书目录

导论:法度与道德之间
章 时代危机与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政教失序与新经学的兴起
二、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超越汉唐的意识
(二)经学以明义理
(三)通经以致用
三、新经学的初步开展
(一)胡瑗、孙复之学
(二)欧阳修的疑经
(三)李觏的礼论
第二章 庆历学术与政治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新道德与新士风的兴起
(一)严君臣之辨与新政纲
(二)君子小人之辨与新士风
二、治理之道:简繁之辩与无为政治
三、共治模式:委职不委权
第三章 王安石对经学义理学的发展
一、经学著述考
二、对经学文本的检择
(一)“七经”的检择
(二)王安石废《春秋》考辨
(三)王安石罢《仪礼》考辨
三、王安石《易》学重义理的特点
(一)《易解》的义理学特点
(二)《卦名解》诸篇性质再论
四、《三经义》与新学发展
(一)《三经义》与经义统一
(二)《三经义》与经义范式
(三)新学范式及其地位
附论:清初《周礼义》版本问题再考
第四章 王安石天道性命论中的政治观
一、天道、天变及生生之道
(一)天道任理的原则
(二)天道生生与仁政之法度
(三)天变与人事:对灾异论的反思
二、性命论中的秩序论说
(一)性之善恶问题考辨
(二)性善、中人与制度
(三)知命与正命
三、法治、中道与精理论
(一)公私之辩:王权与私家
(二)中之德及中道原则
(三)精理、穷神与立法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理论的全面建构 
一、合均平与富强:《泉府》之法 
(一)新政策的任务 
(二)国家权力与均平的实行途径
(三)征商与恤农
二、政治体制与吏治改革
(一)委任与道揆:皇权体制的改革
(二)选贤任能的公平体制
(三)士与吏制改革
三、人才与教育体制改革 
(一)“有用”的人才观
(二)名实之辨:人才路线之争
(三)学校科举改制及其影响
四、熙宁庙制改革及其意义
(一)宋初庙制的确立及其争论
(二)熙宁庙制改革及其逻辑
(三)程、朱对始祖信仰讨论及其普及化
五、军事与外交战略
(一)“寓兵于民”的战略
(二)御将帅以道:军事体制改革
(三)内外强弱之辩:外交策略
六、法制与司法制度改革
(一)法度的平等性与熙丰编敕
(二)刑与教:对刑罚体系的思考
(三)司法公正:讯用情与弊用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元祐政治理念及其与王安石的论争
一、道德为本的政治观:司马光
(一)“道德”优先论
(二)公议与义理:谁代表民意
二、政治之“理”的探讨:程颐
(一)治体论:君臣之道
(二)民本论:君民之道
(三)变革论:时机与方式
三、政治之“势”的分析:苏辙、苏轼
(一)君臣共治:基于“势”的分析
(二)“为治之地”与道德
(三)如何对待异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